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优学政治网编辑了初三政治上册期中试卷,欢迎参考! (总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 ( ) A.超过发达国家 B.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C.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60年前,中国人民从政治上站了起来;60年后,我们已从经济上真正站了起来。”从经济上真正站了起来,指的是( ) A.我国实现了总体小康 B.我国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的跨越 C.我国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D.我国已为发达国家 3.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两首不同的诗篇抒发了作者相同的爱国情感,它所体现的民族精神是 ( ) A、艰苦奋斗 B、改革创新 C、团结统一 D、渴望独立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启示人们 ( )? A、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 B、国家的兴旺与衰亡,普通人没有责任? C、每一个人都应承担为国分忧的重担 D、国家的兴旺与衰亡,只与政治家有关? 5、近代史表明,帝国主义没能灭亡中国,其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矛盾B、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 C、中国清王朝势力强大D、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6、我国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由 ( )决定的。 A、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三个有利于”的工作判断标准 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 D、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7、有关百姓企盼的民谣中,有这样的内容:“农民增收快一点,就业机会多一点,孩子学费降一点,看病吃药省一点。”实现百姓企盼的根本途径是( ) A、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步伐,实现共同富裕 C、维护社会稳定,坚持依法治国 D、坚持改革开放,规范医院、学校收费 8、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指导思想是( )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 C、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9、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这是因为( )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发展科学技术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③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唯一动力 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我国经济,文化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 ) A、科技与教育水平不高 B、 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综合国力增强。 C、生产力水平低,东西部发展不平衡 D、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下列选项中,能够直接反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是( ) A、国家组织开展打击传销犯罪活动B、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 C、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线路图发布D、我国广大西部地区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12、我国社会中弱势群体的主体是( ) 占全国人口近十分之一的乙肝病毒携带者②一些身患重病和身有残疾的人 ③收入水平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城市居民④没有解决温饱的农村人口。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 ③④ 1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百年沧桑,主要是因为( ) ①中国人本身素质低下,科技落后 ②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以及国家落后 ③ 外国侵略者的侵略 ④ 闭关锁国,没有改革开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梦想成真的事实,充分证明了一个结论( ) A、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B、中华民族彻底摆脱了贫穷和落后 C、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D、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15、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最根本的是( ) A、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加强、改进党的建设 C、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D、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6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的古国,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和保护这些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应该包括 ( ) ①中国古代科技方面的文化 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③中国古代优秀的思想文化④ 长城,故宫等世界著名建筑艺术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17、 在今天,我国公民所缴纳的每100元税款中就有17.6元用于发展教育事业,14.7元用于能源、交通等基础建设,8、7元用于改善治安状况,3、7元用于社会救助,还有的用于国防及科学技术研究等方面。材料表明,我国税收( ) ① 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② 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③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④为国家各项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 A、①③④ B、②③④ C、 ②③ D 、③④ 18、温家宝总理指出,解决民生问题要首先着眼于生活困难群体。他形象地说,一个船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速度最快的船只,而那个最慢的船只。这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 ) A、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 B、同步发展的根本原则 C、 同时富裕的根本原则 D、分步发展的根本原则 19、“五四运到”拉开了中国历史的新序幕。学生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为拯救中华民族危亡而振臂疾呼,甚至不惜献出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们肩负着( ) A、 为发展军事强国而努力的重任 B、实现祖国统一的重任 C、振兴中华,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 D、努力学习,将来找个好工作 20.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 ①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②我国的分配制度是适应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而提出的③在分配中,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④在我国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是我国13亿人口中最聪明、最全面的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分析说明题(30分) 21某村村民李某一家,种植花卉收入达20230多元,种植大棚蔬菜年纯收入达20230元以上。经过几年的发展,很快摆脱了贫困,盖起了新房子,购买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家用电器,还购买了拖拉机等农用工具。 ①请分析上述材料中李某是通过哪些途径致富的?(1分) ②你认为李某还可以开拓哪些致富的源泉?(1分) ③为了让更多的人致富,必须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你认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政策保障是什么?(3分) 22、某校决定开展“关爱他人,共建和谐”为主题一系列活动,九年级一班的同学为此召开了主题班会,请你参加进来,回答下列问题: ⑴请你为班会设计几条宣传标语。(不少与2条)(1分) ⑵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关爱弱势群体?(3分) ⑶ 什么是弱势群体? 你身边还存在哪些弱势群体?(2分) 23、材料一:2023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在纪念活动中,某校在开学的第一周举办了“弘扬民族精神”宣传活动,以此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培育大家的民族精神。 材料二: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年移”到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从“愚公移山”精神到载人航天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⑴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怎样的民族精神?(1分) (2)除材料二的事例外,请再列举一些能够体现伟大民族精神的人物及事实。(2分 ) (3) 除载人航天精神外,伟大的民族精神在现阶段还有哪些具体体现( 三例)(1分 ) (4)我们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3分 ) 24.据一项调查显示:青少年存在乱消费、高消费、理财能力差的问题,具体表现在花钱大手大脚、盲目攀比、消费呈成人化趋势;93%的中学生缺乏现代化城市生活能力的基本常识、金融常识,不清楚ATM机、银行信用卡的服务功能。虽然不少中学生都在银行有独立的账户,但大多数由父母直接管理,孩子们对存钱、取钱、利息计算等没有感性认识。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1) 请你列举你身边同学存在的不良消费倾向:(2分) (2)请你阐述:中学生应树立的正确的消费观是什么?(1分) 如何去做?(4分) 25、 2023年7月1日,迎来中国共产党90华诞.回首这漫长而曲折的90年,我们党走过了一条艰苦的道路,同时创造了辉煌的成就. ⑴学校开展一次庆祝中国共产党90华诞的主题班会,请你为学校设计两种活动方式。(2分) ⑵请列举两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辉煌成就。(1分) ⑶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辉煌成就的历程中,你能得出那些结论?(3分) 上面就是为大家准备的初三政治上册期中试卷,希望同学们认真浏览,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