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中考题解析 要点八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一、选择题 1. (2023?滨州中考)人肉搜索实质上是网民利用网络这一平台,通过其他网民的参与,将某一特定对象的个人信息资料、数据搜索出来的一种现象。最近几年,人肉搜索在互联网上频频出现,一系列事件的当事人被网友纷纷揪出来亮相。下列有关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有 ( ) A.人肉搜索抨击假恶丑现象,营造了良好社会的风尚 B.人肉搜索不断引导人们明辨是非善恶,伸张社会正义 C.人肉搜索有助于引导更多的网民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 D.人肉搜索是一种侵害公民隐私权的违法行为 【解析】选D。人肉搜索就其作用来看可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就事件本身来说则侵害来当事人的隐私权,是一种违法行为。所以这种行为是不值得提倡的。 2. (2023?衡阳中考)一高二学生王少伟,从小学起就迷恋互联网,初中时出于好奇,开始研究黑客技术,2023年因攻击2023我个境内外同站,造成严重社会影响,被依法判刑。据此回答(1)、(2)题 (1)青少年应该( ) ①提高鉴别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②加强道德修养,遵守网络规则 ③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拒绝网络生活 ④自觉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自律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选A。本题以中学生迷恋网络最终走向犯罪的典型案例为背景材料考查中学生应该如何使用互联网。要杜绝网络的消极影响应提高自己的控制力和道德修养,还应该树立法律意识。①②④说法均符合题意。第③种说法因互联网有消极影响而拒绝上网属于因噎废食,是不可取的,故应排除。 (2)以上事实说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 A.严重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刑罚当罚性 D.国家强制性 答案:A。 3.(2023?贵港中考)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下列说法体现这个道理的有( ) 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③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 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④ D.①②④ 【解析】选 C。本题旨在考查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答题关键要明白选项中这些俗语深刻含义。②体现了人与人交往中要学会宽容,③是劝告人们要遵纪守法,①④能体现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4.(2023?达州中考)能正确体现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的说法是( ) A.二者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B.二者都会给社会带来危害 C.二者在所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应受到的惩罚等方面有所不同 D.二者都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般违法与犯罪区别的认识。A、B、D说的都是二者的联系,只有C所说的是二者的区别,即二者在所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应受到的惩罚等方面有所不同。 5.(2023?呼伦贝尔中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需要国家给予特殊的关注。下列属于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是 ( ) A.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劳动合同法 B.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C.产品质量法和义务教育法 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环境保护法 【解析】选B。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专门保护未成年人法律的掌握。在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A劳动合同法不是保护未成年人的,C两部都不是,D中环境保护法不是,所以B正确。 6.(2023?南京中考)下列选项能直接体现法律特征的是 ( ) A.路人纷纷谴责李某乱闯红灯 B.公司制定员工考勤制度 C.法院判处林某有期徒刑三年 D.学校处分违反校纪的学生 【解析】选C。本题以一些错误行为所受到的处罚为背景考查法律的特征。解答时要分清法律与其他行为规范的区别。谴责属于道德范畴,公司制度、校纪也与法律不同,他们的处罚也不属于法律范畴。判处有期徒刑是刑罚的一种方式,体现了法律的强制性特征。 7.(2023?广东中考)《广东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规定:未经监护人同意,不得擅自约见网友;不得沉迷网络与电子游戏。上述规定强调的是 ( ) A.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B.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 C.未成年人要加强自我保护 D.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解析】选C。面对网络与电子游戏,我们不仅需要社会、家长的监管和学校的教育,更需要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规定突出强调的是自我保护,故选C项。 8.(2023?泰州中考)下列说法中,与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 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②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 ③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④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蕴含的道理就是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果不注意改正就可能发展成长违法犯罪。①③④都是这个道理,②是说明守法的好处和违法的危害,与题干中的道理不一致。 9.(2023?汕头中考)初中学生丁某沉迷于网络游戏,为了筹措上网费用,偷盗了别人的财物,结果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丁某的行为( ) A.属于犯罪 B.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触犯了刑法 D.是一般违法行为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违法行为性质的认识。违法行为根据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材料中丁某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可以判断出丁某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受到的是行政处罚而不是刑罚处罚,所以是一般违法行为。A、B、D都是指犯罪行为。 10.(2023?广州中考)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把保护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原则确定为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教育与保护相结合。这说明( ) A.未成年人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B.未成年人犯罪不用承担刑事责任 C.未成年人要敢于同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 D.未成年人的成长受国家司法的特殊保护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司法保护的理解。材料中保护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原则确定为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教育与保护相结合体现了司法机关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所以应选D。A、B、C都不符合题意。 11.(2023?南京中考)下列选项能直接体现法律特征的是( ) A.路人纷纷谴责李某乱闯红灯 B.公司制定员工考勤制度 C.法院判处林某有期徒刑三年 D.学校处分违反校纪学生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法律特征的认识。法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A是违法行为,B是制定纪律,D是对违纪行为的处分,这三个都没有体现法律的特征。只有C体现了法律的强制力,所以C正确。 12.(2023?南京中考)小军因结交不良网友,沾染不良习气,从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这警示我们应该 ( ) A.遵纪守法,慎交网友 B.遵纪守法,拒交网友 C.远离网络,拒交网友 D.珍爱生命,拒绝网络 【解析】选A。本题通过一个案例考查对学生的警示。材料中的小军因结交不良网友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这告诉学生交友一定要慎重,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所以A正确,B、C、D的做法都太绝对。 13、(2023嘉兴中考)2023年9月,国家教育部决定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这个决 定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 A.学校保护 B.司法保护 C.家庭保护 D.社会保护 【解析】选D。此题结合教育部开展的此项活动,旨在考查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这项活动为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属于社会保护的内容。故选D。 14. (2023?聊城中考)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要求党政一把手对校园安全负总责。自2023年底以来,一些非法网站被清理整治,扫黄打非卓有成效。这体现了 ( ) A.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得到提高 B.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未成年人更能明辨是非善恶 C.党和政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强化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D.维护校园安全是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各个方面职责的认识。材料中党政一把手负责、非法网站被清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未成年保护工作的重视,为未成年人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故选C项。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未成年人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所以B项错误,A项不符合题意,D项表达错误。 15. (2023?南安中考)13、2023年4月14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对重庆市公安局原常务副局长、重庆市司法局原局长文强进行一审宣判。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的文强因犯有受贿罪、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Q###J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主要体现了我国法律( ) 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④主要对违法犯罪的人具有约束力。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法律特征的认识。材料中文强原来虽然是高官但违法犯罪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体现了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故②③符合题意。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虽然是法律的特征但材料并没体现出来,所以不能入选,④项说法本身错误。 16. (2023?南安中考)漫画中的两位中学生应当( ) ①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②远离手机,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④珍惜学习时间,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明辨是非善恶、珍惜学习的认识。面对手机色情等不良诱惑,我们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珍惜学习时间,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故①③④项正确。②项远离手机也不是正确做法,故不选。 二.非选题 17.(2023?济宁中考)2023年12月7日晚,湖南湘潭湘乡私立育才中学发生一起伤亡惨重的校园踩踏事件,造成8人死亡、26人受伤;2023年3月23日早上7点20分,福建南平实验小学门口,一名中年男子手持凶器一连伤害13名小学生,造成8死5伤;2023年4月12日16时30分,广西合浦西场镇西镇小学门前约400米处发生一起凶杀事件,造成2死5伤 (1)一系列校园伤害事件的发生,折射了什么问题?(请分别从学校、未成年人自身两个角度分析,) 针对近期接连发生的校园恶性伤害事件,全国各地各方面迅速行动,努力构筑保护校园的安全屏障。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强调,要严打严防,使犯罪分子不敢和不能对孩子下手,全国警力正以前所未有的密度和频率出现在各地校园。 (2)校园安全屏障的构筑体现了什么? 【解析】本题结合校园安全这一社会热点材料,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问考查学生对学校保护和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等知识的理解,可围绕学校应承担的责任和未成年人容易受侵害的原因解答。第(2)问构筑保护校园的安全屏障,目的是考查学生对社会保护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答案:(1)学校:一些学校安全意识淡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不到位,没有尽到学校保护的责任。 未成年人自身:未成年人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也不够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 (2)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法律是震慑和打击犯罪的有力武器,法律维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18.(2023?泰安中考)2023年1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等七部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在全国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主要任务是依法对网上低俗信息进行集中整治,使网络环境明显净化,网上低俗之风得到有效遏制。截至2月24日,专项整治行动中已关闭严重违法违规网站2 926家,关闭淫秽色情博客276个,删除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410多万条,网络文化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角度,谈谈国家开展此项整治活动的理由。 (2)某中学结合国家整治网络低俗之风行动,准备在校园内开展一次广泛有效的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为该活动确定一个宣传主题,并写出宣传的主要形式。 【解析】本题通过结合社会热点新闻,考查学生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设置问题(1)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开展此项活动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对青少年的特殊保护及国家开展此项工作的重大意义。问题(2)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只要切合题意即可。 答案:(1)①青少年生活经验不足,辨别是非能力、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需要社会保护。②网络低俗信息会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使人不思进取,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③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党和国家的希望。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对于净化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2)①宣传主题:如拒绝低俗,文明上网、绿色上网,远离低俗等。②主要形式:办黑板报、手抄报;召开主题班会;举办演讲活动等。 19.(2023?安徽中考)【明辨是非,健康成长】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互联网发展迅猛,网民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一;截至2023年底,我国网民总数已接近3亿,中学生上网成为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 (1)初中学生小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经过一家网吧门口。网吧老板对他说:小同学,进来玩玩。 小峰正确的做法是 。 小峰这样做的理由是 。 (2)初中学生小文上网成瘾,有时甚至逃课上网玩游戏。请你告诉小文沉迷于网络有哪些危害? (3)2023年1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七部委联合部署在全国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活动,坚决遏制网上低俗之风蔓延,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请回答:国家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进行特殊保护? 【解析】本题旨在培养学生学会明辨是非,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知行统一,提高学生的素质。问题(1)设置了一个情景,就是面对网吧老板的诱惑,青少年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及理由,通过回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问题(2)旨在让学生认识到不良诱惑的危害。问题(3)通过一个新闻材料,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和局限性,以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答案:(1)①拒绝或向有关部门举报(网吧老板的违法行为)。②遵守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的规定。或同违法行为作斗争是公民的义务。 (2)影响学习,荒废学业;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可能会引发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等。 (3)①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②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是关系到国家存亡、民族兴衰,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大问题。 20.(2023?济宁中考)2023年2月起,抵制网上低俗之风主题班会活动陆续在我市部分中小学展开。实验中学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也积极行动起来,准备召开一次健康上网,快乐成长主题班会。下面是其中几个环节内容,请你也参与进来吧! (1)新闻评述 当前,全国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行动正在连出重拳。截止2023年2月16日,已有多家网站被分6批点名曝光,有2023家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的违法网站被关闭。有关部门还迅速通报被曝光网站的整治情况,同时要求整治不力的网站立即对其低俗内容进行彻底清理。曝光、清理、关闭这几项举措已经取得积极成效,重拳打击互联网低俗之风,受到广大群众尤其是学生家长、师生的一致好评。 请你谈谈: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活动为什么会受到学生家长、师生的一致好评? (2)观察思考 你认为应怎样解决漫画中的问题?(请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中任选两个角度作答) (3)共同成长 面对互联网低俗之风,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解析】本题是一道实践探究题,通过探究旨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问题(1)考查学生对此项活动重大意义的认识。问题(2)要求我们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实际上是要求怎样做,但要注意从国家、学校、家庭、未成年人等角度提合理化建议。问题(3)是对学生提出行为要求。 答案: (1)这一行动的开展,可以有效遏制互联网低俗之风的蔓延,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净化网络文化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国家应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落实和执行;社会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依法规范对网络、网吧的监督和管理,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常抓不懈;学校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道德、网络安全、网络文明教育,增强未成年人对网络低俗内容及其它不良诱惑的抵御能力;父母要加强对子女的教育和监督,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 (答出其中两层意思即可得4分) (3)①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文明上网,明辨是非,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依法自律,坚持不浏览违反社会公德、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充斥低俗内容的网站;③自觉接受老师、父母的监督;④对于网络上违反道德的现象,我们要共同谴责和排斥,对于违反法律的现象,我们要及时举报。(答出其中两层意思即可) 21.(2023江西中考)观察右边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中的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在你身边的未成年人中还存在哪些不良习气? (2)漫画给你哪些启示? 【解析】吸烟吸毒抢劫的三部曲实质是不良行为到一般违法再到犯罪的发展历程。第(1)问未成年人中还存在哪些不良习气既可参考生活实际回答,也可参照《预防未成年犯罪法》规定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回答。第(2)问漫画的启示可从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以及如何预防违法犯罪三个角度回答。 【答案】(1)例答: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等。 (2)①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②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