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安徽合肥二模,9)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座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 A.直接现实性B.客观规律性 C.主观能动性 D.普遍有效性 2、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A.)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②物极必反,暗极则光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2023江苏三校3月联考,20)荒野上一段弯曲的树根,匠人过而不顾,农人或拾为柴,根雕艺术家得之,如获至宝。他们对这段树根认识上的差异表明A. A.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制约 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 C.人们的意识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必不相同 D.人的认识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 4、(2023安徽合肥一模,23)一个女孩在一望无际的沼泽里行走,但她却迷路了。聪明的女孩没有慌乱,而是沿着自己一路留下的脚印回到出发的地方,开始试走新的路线,最终,她离开了茫茫无际的大沼泽。从真理观角度,这则故事告诉人们(C) 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②真理的获得必须以谬误的纠正为前提 ③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一帆风顺 ④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也,笃于时也。这句话的主要哲学寓意是(B.) A.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B.认识受实践水平的限制 C.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D.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 6、随着文明的发展,阅读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塑造个人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是他本人的阅读史。 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辨析: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是他本人的阅读史。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构成人的精神世界的基础。(4分)阅读的过程是能动地吸收、借鉴间接经验的过程,间接经验归根结底来源于直接经验,也来源于实践。(2分)阅读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形式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是影响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形式和发展的因素之一。(2分) 结论一:承认实践是精神发展的基础。强调个人的精神发展受阅读影响。学习间接经验具体重要作用,这则这个命题是正确的。 结论二:忽视实践在精神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夸大阅读对精神发展的作用,则这个命题不正确。 7、中国共产党90年的成长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党的理论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都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党指导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哪些认识论的道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基础上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二下册政治第二单元随堂检测题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