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小编准备了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课时训练,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据此回答1~2题。 1.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 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 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答案:C 解析:A项不符合题意;B项曲解了题中观点;C项正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D项说法是错误的。 2.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 A.唯物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B.唯心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 D.所有哲学必然遇到而且必须回答的问题 答案:D 解析:A、B两项均是片面的,不选;C项不选,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D项正确指出了原因,符合题干要求,应选。 3.有人认为,宇宙间的一切都是物质的,精神也是物质的,精神这个物质是物质的人脑分泌出来的,就如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该观点() A.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是正确的 B.对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回答是正确的 C.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D.辩证地解释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 答案:A 解析:材料表达的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机械唯物主义割裂了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故B错误。机械唯物主义没有辩证地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故C、D错误。 4.右图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五行学说。它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这种观点() A.把具体形态归结为世界的本质,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B.与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包含同一本原 C.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方向,但本质上是不正确的 D.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A前半句正确,后半句应为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B中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认为该观点本质上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故选D。 5.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影子;德国的费希特则认为,自我意识或精神自我的创造性活动是经验的唯一源泉。这两种思想都() A.认为客观事物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B.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C.不承认思维决定存在 D.不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柏拉图的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费希特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两种思想均不承认存在决定思维,故选D。 6.2023年7月25日,我国第3颗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3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它将与天链一号01星、02星实现全球组网运行,并由此正式建成中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这说明() A.思维和存在是相互决定的 B.规律具有客观性与普遍性 C.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答案:C 解析:顺利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均体现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C正确。存在决定思维,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B排除;D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7.有人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这主要是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A.没有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D.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上不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答案:C 解析: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之一就是在社会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C项正确;B项与题意重复;A、D两项均不符合题意。 8.(2023西城区模拟)人的活动反映其世界观。下列选项中与右侧漫画所体现的世界观相同的是() 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B.存在即被感知,物是概念的集合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答案:B 解析:豪华病讽刺了某些地方国家机关建设超出实际需要的办公楼,从主观喜好出发,是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的体现。B把客观存在当作是人的意志的产物,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符合题意。A属于唯物主义世界观。C属于客观唯心主义。D只看到了运动的绝对性而没有看到静止的相对性,体现的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9.有哲学家认为,绝对精神指万物最初的原因与内在的本质,先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永恒存在的实在。下列选项中,与这种观点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A.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 B.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 C.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D.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A项把元气作为世界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项把理作为世界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描述了运动和静止的联系,与材料不符合。D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10.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 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②一元论和二元论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③ 答案:B 解析: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故选B。 11.下图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应填的内容依次是() A.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不可知论 可知论 B.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不可知论 可知论 C.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D.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答案:C 解析: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承认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的观点是可知论,不承认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的观点是不可知论。 12.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这种对立的是() ①乐极生悲 削足适履②形谢神灭 理生万物③高瞻远瞩 拔苗助长④因势利导 心外无物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③④ 答案:B 解析:②中的形谢神灭理生万物分别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和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④中的因势利导强调根据客观形势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心外无物强调客观事物对人的意识的依赖,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①中乐极生悲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削足适履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③中高瞻远瞩体现了辩证法思想,拔苗助长违背了客观规律。 1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关系表现在() ①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②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交织在一起③形而上学始终与唯心主义相结合,辩证法始终与唯物主义相结合④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形而上学有时候与唯心主义相结合,有时候与唯物主义相结合,辩证法同样有时候与唯心主义相结合,有时候与唯物主义相结合,③观点错误,可排除。 二、非选择题 14.2023年,毛泽东在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针对当时我国理论界的争论,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他说:思维和存在不能画等号。说二者同一,不是说二者等同,不是说思维等同于存在。思维是一种特殊物质的运动形态,它能够反映客观的性质,能够反映客观的运动,并且由此产生科学的预见,而这种预见经过实践又能够转化成事物。 (1)为什么思维和存在不能画等号? (2)怎样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同一? 答案:(1)思维和存在不能画等号,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性质不同,思维是主观的、第二性的东西,存在是客观的、第一性的东西。 (2)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是指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对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作了肯定的回答,也有一些哲学家否认了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这就区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在认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时,我们既要把二者区分开,又要看到二者的联系。 解析:解答第(1)问,要从二者的区别去考虑。解答第(2)问时,需注意辩证思维,既要看到二者之间的区别,又要考虑二者之间的联系。 15.甲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水构成的乙认为自然是绝对理念的外化,社会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1)甲、乙两人的观点分别属于哪两种哲学阵营? (2)乙所在的哲学阵营可以划分为哪两种形态?基本观点各是什么? (3)它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答案:(1)甲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乙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 (2)①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②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感觉、意志、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③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3)分歧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基本形态。第(1)问答出甲、乙分别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即可;第(2)问需要指出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以及基本观点;第(3)问直接指出根本分歧在于物质和意识(或存在和思维)哪个是世界的本原即可。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课时训练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