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 2023年思想品德中考考点解析(七年级下)。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2023年思想品德中考考点解析(七年级下) 一、考点分析 考点1:自尊和知耻(第一课,了解) 主要内容: 1.自尊即自我尊重,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尊要适度,适度的自尊有助于我们面对批评,改正错误;过度的自尊,则使我们过于敏感,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 2.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是待人有礼貌、尊重他人劳动、尊重他人人格。 3.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惟有自重,才有自尊。如果我们产生沉重的耻辱感,对我们的成长是不利的,因此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换为优点。 二、核心观点 我们要学会自尊和知耻。自尊要适度,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三、典型例题 由于本单元只有一个了解能级的考点,所以不单独出材料题。 七年级下第二单元 一、考点分析 考点1:自强不息的表现及意义,培养自强不息的品质。(应用,七下第四课) 1.自强精神表现: (1)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 (2)自尊自爱,不卑不亢; (3)勇于开拓,积极进取; (4)志存高远,执着追求等。 2.自强的意义: (1)自强,进取的动力。 (2)自强,通向成功的阶梯。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主观上是否想自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青少年要自强不要自弃。 (3)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培养自强不息的品质: (1)理想,自强的航标。有了理想,就有了进去的恒久动力。 (2)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只有战胜自我,才能自强,才能进步。 (3)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要想自强和成功,就要发扬长处,避开短处。 二、核心观点 自强是个人进取的动力,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我们要学会自强,培养自强不息的品质。 三、典型例题 例题1: 大学生小曹一次参加招聘会,用人单位直言他在吃苦能力、承受挫折能力上有欠缺。他下决心从最苦最累的事情干起。 小曹很快在一家餐饮店做起了服务员。第一天就有一位顾客因为嫌等餐时间过长向小曹叫板,小曹忍住了心中的委屈,用一句充满智慧的玩笑,缓和了紧张的气氛。 你认为大学生小曹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言行评析题解题思路: 第一步:找出所要评析的所有言行,并一一判断其实质。 第二步:说明理由。要对题目中正确和错误的言行,根据书本知识进行分析说明,指出它们正确或错误的原因。一般来说,正确的要指出它符合,有利于如果是错误的应指出它违背了、否认了、没有认识到,并进一步指出它的危害是。 第三步:归纳总结。如果是正确的言行应指出我们应进一步、我们应继续如果是错误的言行应指出正确的做法(观点)应是。 答案:①小曹下决心从最苦最累的事情干起也体现出能够正确面对挫折,正确认识自己,具有自强不息的品质,这些有利于他的不断成长。 ②小曹面对顾客的叫板,忍住心中委屈缓解了矛盾,说明他能及时自我调节情绪,表现出宽容的美德。 ③我们要向小曹学习,培养自强不息的品质,保持乐观的情绪。 例题2: 一个失去右臂的乞丐来到我家乞讨。我以为母亲会慷慨施舍,谁知,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吧。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母亲不生气,俯身故意只用一只手搬砖, 你看,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呢? 乞丐怔住了,终于俯下身子,用仅有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乞丐搬完砖后,已是汗水淋漓。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他擦汗后,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母亲又给他20元钱,他感动地说:谢谢你。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 我不解地问母亲:你怎么能叫一个没有右臂的人搬砖呢?母亲意味深长地说:对于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相同了。 多年后,有个失去右臂却气度非凡的人来到我家。他动情地对母亲说:如果没有你,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你叫我搬砖,今天我才成为一个公司的董事长。然后,他转身对我说:你的母亲是伟大的,是令人敬佩的,是她教会了我 请回答:母亲到底教会了乞丐什么? ①妈妈叫乞丐搬砖赚钱,教会了他自强的精神。自强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自强者不怕困难,积极进取。母亲让我们懂得,要自觉克服不劳而获的行为,从小事做起,战胜自我,走自强之路。 ②妈妈让了乞丐凭自己的力气挣钱,最终乞丐成为了公司的董事长,教会了他尊重他人的品质。尊重他人既能激发起他人奋发进取的力量,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又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劳动。 七年级(下)第三单元 一、考点分析: 考点1:挫折和逆境 (应用、七下第五课) 1.挫折的含义:挫折,俗称碰钉子,即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 2.人生难免有挫折,遭遇挫折的原因:自然因素(天灾)、社会因素(各种人为因素等)、个人因素(人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等)。 3.面对挫折和困难不同的人生态度,会导致不同的人生结果。 ⑴胆怯、懦弱的人;遇到挫折和困难,放弃目标,一事无成。 ⑵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不能坚持到底,离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⑶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锋利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 4.如何理解挫折是把双刃剑?(挫折的作用) ①挫折的消极作用:使人前进的步伐受阻;产生忧愁、恐惧等消极心理。②挫折的积极作用:有利于磨砺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最终走向成功。 5.寻找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①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②正确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办法;③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④学会自我疏导,善于自我排解,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增添战胜挫折的勇气。 考点2:磨砺意志 (理解、七下第六课) 1.意志坚强的人有哪些表现? 意志坚强的人,⑴对自己的行动的动机和目的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⑵能在复杂的情境中冷静而迅速地判断发生的情况,毫不迟疑地采取坚决的措施和行动。⑶在碰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以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不灰心、不气馁、不焦躁。⑷能够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挫折和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即: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 2.坚强意志的作用: 坚强意志,是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中克服干扰,战胜挫折、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 ⑴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坚强意志。 ⑵走出失败的阴影,需要坚强意志。 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坚强意志。 ⑷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意志。 3.能否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关键: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4.坚强的意志是怎样炼成的? ⑴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⑵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 ⑶善于管理自己。 ⑷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二、核心观点: 1.人生难免有挫折。面对挫折和困难不同的人生态度,会导致不同的人生结果。挫折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正确认识挫折,掌握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战胜挫折。 2.坚强意志,是克服干扰,战胜挫折、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做具有坚强意志品质的人。 三、典型例题: 例题1: 小伟和小强都是成绩优异的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不适应初中学习,在连续的几次考试中,两人成绩都很不理想,小伟从此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而小强却屡败屡战,不断摸索,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高中。 有人认为:人生难免有挫折,困难和逆境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7分) 解题思路: 本题可认定为观点辨析题。其解题步骤一般为:1、判断:片面;2、肯定正确的部分,并说明理由;3、否定错误的部分,并说明理由;4、小结。本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中正确的部分有两个方面,即:人生难免有挫折和困难、逆境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两个方面,所以,在要点上应有所增加,学生应把握这里的变化。 参考答案:①这一观点是片面的。(1分) ②人生难免有挫折。人们总是不断认识、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两人成绩都很不理想,说明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1分) ③认为:困难和逆境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是正确的。小强却屡败屡战,不断摸索,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高中,说明挫折具有积极作用,说明对于意志坚强的人,有利于人们磨砺意志,增长才感和智慧,(2分) ④但是没有认识到挫折的消极作用。而小伟从此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说明对于懦弱或意志不坚定的人来说,挫折具有消极作用。(2分) ⑤我们应该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逆境,积极寻找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不断战胜挫折。(1分) 例题2: 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上,一幕名为《永不停跳的舞步》催人泪下。领舞者小李月原本是一位学芭蕾的孩子,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左腿,虽承受巨大内心痛苦,但她一刻也没放弃对芭蕾的追求,不想让舞蹈的梦想屈从于残酷的命运。她重新起舞,向世界、向伤残的小伙伴,也向自己证明:地震折不断我的梦想,超越自我,就仍能高高飞翔。 (1)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李月是如何面对挫折和逆境的?(3分) (2)在今后的生活中,你打算怎样磨砺李月身上体现这种高贵品质?(5分) 参考答案: (1)①她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左腿,一刻也没放弃对芭蕾的追求,说明她能正确认识挫折,直面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不畏不惧,不气馁,不消沉; ②她不想让舞蹈的梦想屈从于残酷的命运说明她善于自我疏导、自我排解; ③她重新起舞,超越自我,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成功的新思路。(3分) (2)①在小李月身上体现了坚强意志的心理品质。(2分)②确立明确的目标;做自己不感兴趣但有意义的事情;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答出其中的三点即可得3分)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一、考点分析 考点1:法律的特征及我国法律的本质和作用(理解) 1.法律的特征: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我国法律的本质: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3.我国法律的作用: (1)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的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 (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①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②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考点2: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别及犯罪的基本特征(了解) 1.违法行为的含义:凡不履行法律义务的行为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2.违法行为的类别:行政违法 、民事违法 、刑事违法。其中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为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3.犯罪的基本特征: (1)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3)依法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考点3:防微杜渐,远离违法犯罪(理解)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2.加强自我防范: (1)我们要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 (2)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3)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考点4:国家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四道防线及其专门法律(了解) 1.国家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2.国家对未成年人保护的专门法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二、核心观点 1. 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我国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2. 我们要树立法律意识,自觉依法自律; 3. 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防微杜渐。 三、典型例题 例题1: 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强夺9名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4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1)请运用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的知识,分析赵某的行为为什么是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防患于未然。你认为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答案:(1)①赵某手持三棱刮刀强夺小学生的财物,这样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②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说明他的行为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③赵某依据刑法被判处其有期徒刑,说明这是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综上所述,赵某的行为是犯罪。 (2)加强自我防范,我们要:①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②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③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例题2 : 观察右边漫画。请回答: 漫画中的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过程给了你哪些启示? 答案:①漫画中的未成年人一开始抽烟,说明他没有抵制不良诱惑;我们要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赌博等不良诱惑,否则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付出沉重的代价。 ②漫画中的未成年人从抽烟发展到吸毒再发展到抢劫最后进入监狱,给我们的启示是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 ③因此我们应该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从小事做起,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