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共同富裕,理解让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以及先富和 共富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全面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觉悟目标:使学生理解部分先富的政策,懂得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各主族人民应互帮互助,并积极投身到扶贫帮困的宣传活动中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什么是共同富裕,先富和共富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 :先富与共富的辩证关系 教法指导:讲授法和问题教学法 教具准备:搜集有关扶贫帮困的例子,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了我国现阶段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在这种分配制度下,提倡效率优先、鼓励收入拉开差距,而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一方面是鼓励拉开差距,一方面是强调共同富裕,这两句话有无矛盾?到底什么是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这些便是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新课讲授 (一)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 我们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同时,还应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1、什么是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不是同时、同步富裕?是不是同等富裕?为什么?(请学生看书、思考) 教师小结: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富裕。因为我国的地区之间、家庭、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共同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因为我国已有过这样的教训:2023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当时倡导一大二公,办公共食堂,吃饭不用钱,出工不记分,大刮共产风,大搞平均主义,结果呢?严重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农业生产急剧下降。所以,同等富裕也不是共同富裕。它调动不了积极性,只能带来共同贫穷。 共同富裕既不是同时、同步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那么,到底什么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标准怎样?(看书)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其他制度的重要标志。那么,怎样实现共同富裕? 2、 共同富裕必须部分先富,为什么? 第一、 因为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第二、 部分先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差异,劳动者的个体能力有差异,又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三、 能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和带动作用。 由此可见,共富必须先富,先富和共富并不矛盾。先富是共富的实现途径和手段,共富为先富指明了方向,可防止两极分化,这便是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3、 先富和共富和关系 共富必须先富,但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有责任、有义务去帮助后富、带动后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那么先富怎样帮后富?国家有何政策? 4、先富带动后富的方式 (见课本)举例:在国家开发西部、发展西部的号召下,东部地区有许多企业、个人到西部考察、投资,如杭州娃娃哈集团。他们这样做,一方面发展了自己,另一方面也响应了国家号召,帮了后富。 (三)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有关共同富裕的三个问题:什么是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和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大家学过之后,一定要明确: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部分先富,然后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要把这种思想落实到你们的行为中去,尽可能地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努力。 (四) 课堂练习 判断题: 1、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富裕,不是个人收入平均化。 ( ) 2、共富必须先富,先富必须共富。 ( ) 选择题: 1、在先富和共富关系上,我们要明确 ( ) A、先富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B、先富为共富规定了方向 C、先富必须以共富为基础 D、共富必须以合法、勤劳为前提 2、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量的下岗职工,国家和政府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努力保障下岗工人的基本生活,为他们创造再就业条件。这是因为( ) A、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 B、只有允许部分无,才能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 C、这样做是为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D、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五) 布置作业 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劳动者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距离。 材料二:江泽民指出:坚决克服一些单位盲目增加个人收入和社会集团消费的倾向,同时必须十分关心贫困地区低收入者和困难企业职工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上述材料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2) 材料一强调要合理拉开收入距离,材料二强调扶贫帮困,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