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育的开展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具体要求、是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二十一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小编准备了高中一年级寒假作业政治测试题,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题,共90分) 某三口之家2023年9月收入共2023元。父亲在国有商场工作,工资收入2023元;母亲在集体企业工作,工资收入900元;儿子在外资企业工作,工资收入2023元,此外还有股票收入2023元,政府公债收入528元,为企业提供商品信息收入330元。回答12题。 1.我国现阶段采取的分配制度是 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该家庭收入中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有________元,属于按劳分配所得有_______元。 A.20232023 B.20232023C.20232023D.20232023 3.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当得到保护。下列各项中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的是 ①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和奖金②股金分红、技术股份分红和房屋租金 ③农民出售各种农产品获得的收入④国债利息和购买彩票获得的奖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在公有制内部才能进行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内部也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B.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只是表述不同,实质是相同的 C.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领域中都要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D.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5.对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B.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这一分配方式的直接原因 C.它是对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D.它不是我国现有分配方式的全部,但也不是普通的一种方式,是在其中居主体地位 6.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这一原则的提出 ①是对以往分配制度改革认识的深化 ②承认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都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 ③是对按劳分配原则的进一步完善 ④目的是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④ 7.报告中提出的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通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下列选项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①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②完善支持自主创业的政策 ③转让股票和国债④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8.有人认为我国当前社会不患寡而患不均,分好蛋糕促和谐。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来理解,此观点 ①指出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性②看到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③没看到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④认为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9.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下列选项中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功能的再分配措施有 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②个人工薪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③扩大财产性收入④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0.对财政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财政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②财政具有强制性 ③财政本质上是一种分配关系④财政本质上是一种消费关系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 11.要增加财政收入,就必须: ①减少企业和个人收入②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 ③努力搞好税收工作④扩大积累,抑制消费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2.国家财政收入过少: ①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 ②会直接减少财政的经济建设支出 ③降低国家宏观调控能力④不利于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D.③④ 13.右边漫画启示我们在分配体制改革中,应做到 A.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 B.努力扩大生产,把蛋糕做大 C.缩小收入差距,更加注重效率 D.坚持效率优先,不断拉开差距 14.2023年7月1日,全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工作全面启动,数亿城乡居民都将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这说明 A.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 B.我国在初次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 C.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D.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们生活的物质保障 为了遏制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是指经济运动中的货币存量超过了经济增长所必需)、信贷持续增长等经济矛盾,中国人民银行多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据此回答2023题。 15.流动性过剩可能引发的经济现象是 ①通货膨胀②消费不足③物价上涨④实际收入增加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③④ 16.央行多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这 ①有利于抑制投资过快增长,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②有利于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降低银行风险 ③是央行在执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④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具体体现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7.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既要照顾穷人,又要肯定强者。肯定强者 ①有利于激发社会成员的积极性②就要保护一切劳动的收入 ③落实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④必须在再分配领域注重公平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18.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要更加注重公平。这是因为 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B.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C.注重公平可以消除收入差距D.公平是按劳分配的体现 19.财政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202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 A.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B.减轻企业的税负,改善经济结构 C.优化预算的结构,完善社会保障D.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 20.2023年11月1日,全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广东试点正式启动。营改增是国家实行结构性减税的重要措施。营改增 ①体现我国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②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 ③有利于完善税制,避免重复征税④通过改变纳税人实现调控目标 A.①②B.①③C.②③D. ②④ 21.国家在餐饮行业推行刮奖发票,消费者就餐后索要发票就有中将可能,若餐馆拒绝开具发票,可向税务机关举报。关于刮奖发票,正确判断是 A.推行刮奖发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消费B.对无需报账的就餐者可以不开具发票 C.提供刮奖发票可显著增强餐馆竞争力D.索要和提供餐饮发票利于减少税收流失 22.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蛋糕分的不合理,会影响人们把蛋糕做大的积极性。上述材料要求我们必须 A.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B.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C.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D.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障基本生活的关系 23.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常用的经济手段。一般来讲,为抑制经济过热,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 减少税收② 提高存贷款利率③ 减少政府支出④ 增加货币供应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24.菲利普斯曲线(如右图)用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通 货膨胀率,它表明了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 对菲利普斯曲线认识正确的是 ①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就低,政府不应该调控物价 ②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就低,政府应该调控物价 ③出现通货紧缩时,失业率会增加 ④政府应该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允许物价在可控范围内上涨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25. 2023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151亿元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种粮补贴惠农政策的连续实施,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使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了九连增。财政在这里主要发挥了 A.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B.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 C.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D.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26.我国通过财政鼓励市民和大学生积极自主创业并给予就业专项资金支持,就业专项资金支持主要包括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就业见习等措施。这表明 A.国家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B.国家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C.国家发挥财政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27. 202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列措施中符合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是 A.中国人民银行安排增加支农再贷款100亿元 B.广东省财政将投人212亿元,加强环保和节能 C.国家对转让自有住房所得计征20%的个人所得税 D.茅台和五粮液公司因价格垄断被罚4.49亿元 28.在开放性经济中,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其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D.④③①② 29.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到2023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23年翻一番。这一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原则,顺应了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①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②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④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0.2023年我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之比为3.13:l。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我国政府可采取的再分配措施有 ①提高农产品的补贴标准②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最低工资标准 ③增加对农民的专项贷款④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保障水平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二、非选择题(重点班两题都做,普通班只做32题) 31.2023年,本是我国举国欢庆的大喜之年,却接连遭遇劫难。年初的一场冰雪封锁半个中国;5月,四川强震又一重击。面对重大灾难,国家启动一级救灾应急预案,拨款拨物支援灾区,至7月份,中央财政已投入492.46亿元救灾资金,尽力改善灾区人民的生活(其中,应急抢险资金192.46亿元,抢修受损设施铁路、电网等,抢救受伤群众。灾后重建资金300亿元。)全面展开各项救援和重建任务,使灾区人民尽快恢复生产、生活,重建家园。同时,面对通货膨胀苗头的不断加剧,国家又减少了经济建设支出,增加了对房地产企业等的税负 结合材料,谈谈财政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0分) 32.(28分)图表: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 年份 | 2023年 | 2023年 | 2023年 | 2023年 | 项目 | 总量(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总量(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总量(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总量(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GDP | 202345 | 9.6 | 202303 | 9.2 | 202383 | 10.3 | 202364 | 7.8 | 财政收入 | 20230 | 19.5 | 20238 | 11.7 | 20230 | 21.3 | 202340 | 24.8 | 城镇居民收入 | 20231 | 8.4 | 20235 | 9.8 | 20239 | 7.8 | 20230 | 8.4 | 农村居民收入 | 2023 | 8.0 | 2023 | 8.5 | 2023 | 10.9 | 2023 | 10.9 | (1)表格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5分)(2)有人认为:民富是生产出来的。结合表格运用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的有关知识,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5分) 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C | C | C | D | C | D | B | B | D | B | B | B | A | D | B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A | B | B | A | C | D | C | C | B | D | B | B | C | A | B | 31.①国家启动应急预案,拨款拨物,抢救伤员,安排在后重建资金等,体现出国家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②拿出应急抢险资金,抢修受损设施铁路、电网等,表明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国家减少了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是为紧缩性财政政策,表明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32. (1)表格反映我国GDP、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在总体上呈现较快增长态势。这说明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分)。财政收入增速均高于GDP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说明收入分配不合理(2分)。城、乡居民收入仍存在较大差距(1分)。 (2)①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才能不断增加,居民收入才能增长。所以实现民富需要促进生产的发展。题中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2分) ②分配政策影响居民收入水平。如果分配不合理,社会财富过多地集中在国家会直接减少个人的收入;如果国家集中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最终也不利于个人收入的增加,也难以真正实现民富。(2分) ③实现民富需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保证居民收入、劳动报酬在分配中占合理比重。题中观点又是片面的。(1分) 高中一年级寒假作业政治测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