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优学政治网为您推荐的 共同愿望 学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共同愿望 学案 一、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台湾与大陆骨肉相连的亲情,懂得实行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意义,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能力:对分裂祖国的企图和言论,有一个明确地认识和判断。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现实材料分析问题、归纳观点的能力。 知识:了解一国两制的内涵、来龙去脉及其重要意义,明确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认识和平统一的重要性。 二、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和平统一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标志,完成祖国统一是新世纪我国人民的三大任务之一。解决台湾问题、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事业。学习本部分内容有助于增强学生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 : 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是学习本课首要的和必须要弄清楚的问题,只有弄清了这一问题,才能对我国政府实现祖国统一的政策和措施有进一步的认识。而本部分涉及到的社会制度问题理论性强,相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有较大的难度。 三、学习过程 (一) 预习自测 1、2023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50多年来党和政府制定了 的伟大方针,并完成了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大业,但 问题尚未解决。 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 问题开始的。 8、 年 月 日 ,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是中国人民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标志一国两制构想取得了巨大成功。 年 月 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 国家。 4、有关台湾的全部历史和法律事实都证明, 5、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 ,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愿。 6、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在目前,要大力发展以 为中心的两岸交往,增进人民的共识和感情。 (二 )知识点精讲精练 1、知识点一:一国两制 合作探究:1、、一国两制的含义 2、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及其关系:P70 3、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 练习1: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 ①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来蒙受的耻辱 ②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条件 ③标志中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④说明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正确的 A、②③④确良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2.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我党党制定的方针是( ) A、武力解放 B、和平解放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一个中国的原则 3.在一国两制中,国家的主体是( ) A、社会主义制度 B、资本主义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D、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知识点二:和平统一 合作探究学习: 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为什么要反对台独? 3我国中国应如何应对台独? 4、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我们青少年应怎么做? 5、目前,两岸大力发展 三通有何意义? 练习二: 1、2023年12月15日,在历经59年的波折和期待之后,两岸的客机、轮船和信件,历史性地跨越台湾海峡,不再绕经第三地而直接通往彼岸,基本实现直接三通。两岸直接三通 ①标志着两岸交流更加紧密、关系更趋缓和 ②为台湾地区的合作、和平、和谐铺设了光明之路 ③对促进大陆的经济发展益处不大 ④表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已指日可待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④ 2、温家宝总理指出:祖国完全统一的神圣目标,一定要实现,一定能实现。这是因为( ) ①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 ②实现祖国统一是世界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③台湾岛内所有民众都反对台独,期盼统一 ④中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很快就会实现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7、3.前几年台湾社会上出现一股从文化上去中国化的思潮和动向,力图削弱、甚至消除中国文化对台湾的影响。2023年,陈水扁更加积极地推动去中国化。下列对此事的看法正确的是( ) ①这是一种文化台独的表现 ②这是从思想意识上分裂国家、阻碍祖国统一进程的行为 ③这种阴谋最终将会以失败告终 ④这违背了一国两制的方针,损害了中化民族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课堂小结】 练习三: 1、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 ) A、坚持一个国家,两个政府 B、保证台湾等地区的高度自治 C、坚持民族区域自治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在一国两制构想中,对台湾的政策不同于港澳地区的是( ) A.设立特别行政区; B.享有高度自治权; C.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D.社会经济制度长期不变 3、2023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八周年纪念日。澳门特别行政区长期保持繁荣、稳定和发展所坚持的基本方针是( ) A.依法行政; B.依法治国; C. 一国两制; D.一个中国原则 4、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我们青少年应怎么做? 【四】课后巩固提高等 学生提前阅读,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学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