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2022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自查自纠卷(三)

[复制链接]
※题型: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王允字子师,太原祁人也。世仕州郡为冠盖。同郡郭林宗尝见允而奇之,曰:“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允少好大节,有志于立功,常习诵经传,朝夕试驰射。三公并,以司徒高第为侍御史。及帝,乃奔丧京师。时大将军何进欲诛宦官,召允与谋事。献帝即位,拜太仆,再迁守尚书令。允见卓祸毒方深,篡逆已兆,密与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公业等谋共诛之。乃上护羌校尉杨瓒行左将军事,执金吾士孙瑞为南阳太守,并将兵出武关道,以讨袁术为名,实欲分路征卓,而后拔天子还洛阳。卓疑而留之,允乃引内瑞为仆射,瓒为尚书。
二年卓还长安封允为温侯固让不受士孙瑞说允曰夫执谦守约存乎其时公与董大师并位俱封独崇高节岂和光之道邪
允纳其言。三年春,连雨六十余日,允与士孙瑞、杨瓒登台请霁,复结前谋。瑞曰:“自岁末以来,太阳不照,霖雨积时,此期应促尽,内发者胜。几不可后,公其图之。”允乃潜结卓将吕布,使为内应。会卓入贺,吕布因刺杀之。允性刚棱疾恶,初惧董卓豺狼,故折节图之。
卓既歼灭,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
卓部曲将李傕、郭氾等先将兵在关东,合谋为乱,攻围长安。城陷,吕布奔走。布驻马招允曰:“公可以去乎?”允曰:“若蒙社稷之灵,上安国家,吾之愿也。如其不获,则奉身以死之。
朝廷幼少,恃我而已,临难苟免,吾不忍也。
努力谢关东诸公,勤以国家为念。”傕乃收允,杀之。允时年五十六。天子感恸,百姓丧气,莫敢收允尸者,唯故吏平陵令赵戬弃官营丧。
(节选自《后汉书·王允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年/卓还长安封/允为温侯/固让不受/士孙瑞说允曰/夫执谦守约/存乎其时/公与董太师并位/俱封而独崇高节/岂和光之道邪/
B.二年/卓还长安/封允为温侯/固让不受/士孙瑞说允曰/夫执谦守约/存乎其时/公与董太师并位俱封/而独崇高节/岂和光之道邪/
C.二年/卓还长安/封允为温侯/固让不受/士孙瑞说允曰/夫执谦守约/存乎其时/公与董太师并位/俱封而独崇高节/岂和光之道邪/
D.二年/卓还长安封/允为温侯/固让不受/士孙瑞说允曰/夫执谦守约/存乎其时/公与董太师并位俱封/而独崇高节/岂和光之道邪/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传,“经”与“传”的合称,指儒家的重要代表作品与解释的书。
B.辟,古代指皇帝或王或诸侯等召见贤能之士,并授予其官职。
C.崩,君主时代对帝王死亡的讳称,也用“驾崩”“山陵崩”等。
D.请霁,即“求雨”,是古代人们祈求上天阵雨的一种重要仪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允志向远大,才华出众。他年轻时就追求高尚的节操,有志为国立功;他常诵读经传,早晚学习骑马射箭;郭林宗认为他有辅佐君王的才能。
B.王允性情刚烈,疾恶如仇。他性格刚直,不畏强权,董卓已居高位,当意识到董卓有谋反的征兆,他毅然联合各路人马,为朝廷设法铲除董卓。
C.王允深谋远虑,坚持不懈。为瓦解並卓的逆谋,他先与黄琬等谋划,借讨伐袁术之名分兵围剿董卓;虽未成功,但招揽士孙瑞等人,继续谋划。
D.王允忠君爱国,受人爱戴。李傕和郭汜起兵谋反,攻破长安城,他拒绝吕布逃走的建议;他被叛军杀害后,百姓十分愤怒,叛军不敢给他收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卓既歼灭,杖正持重,不循权宣之计。(2)朝廷幼少,恃我而已,临难苟免,吾不忍也。
5.为了除掉董卓,王允采取了哪些策略?请简要概括。

※题型: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超有三子。长子雄,累迁屯骑校尉。超少子勇。
勇字宜僚,少有父风。永初元年,西域反叛,以勇为军司马。与兄雄俱出敦煌,迎都护及西域甲卒而还。因罢都护。后西域绝无汉吏十余年。
元初六年,敦煌太守曹宗遣长史索班将千余人屯伊吾,车师前王及鄯善王皆来降班。
后数月,北单于与车师后部遂共攻没班,进击走前王,略有北道
。鄯善王急,求救于曹宗,宗因此请出兵五千人击匈奴,报索班之耻,因复取西域。邓太后召勇诣朝堂会议。先是公卿多以为宜闭玉门关,遂弃西域。勇上议曰“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夫要功荒外,万无一成,若兵连祸结,悔无及已。
况令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
。旧敦煌郡有营兵三百人,今宜复之,复置护西域副校尉,居于敦煌,如永元故事。又宜遣西域长史将五百人屯楼兰,西当焉耆、龟兹径路,南强鄯善、于阗心胆,北扦匈奴,东近敦煌。如此诚便。”
尚书问勇曰:“今立副校尉,何以为便?又置长史屯楼兰,利害云何?”勇对曰:“昔永平之末,始通西域,初遺中郎将居敦煌,后置副校尉于车师,既为胡虏节度,又禁汉人不得有所侵扰。故外夷归心,匈奴畏威。今鄯善王尤还,汉人外孙,若匈奴得志,则尤还必死。若出屯楼兰,足以招附其心,愚以为便。”
于是从勇议,复敦煌郡营兵三百人,置西域副校尉居敦煌
。虽复羁縻西域,然亦未能出屯。其后匈奴果数与车师共入寇抄,河西大被其害。
延光二年夏,复以勇为西域长史,将兵五百人出屯柳中。明年正月,勇至楼兰,以鄯善归附,特加三绶。而龟兹王白英犹自疑未下,勇开以恩信,白英乃率姑墨、温宿自缚诣勇降。勇因发其兵步骑万余人到车师前王庭,击走匈奴伊蠡王于伊和谷,收得前部五千余人,于是前部始复开通。还,屯田柳中。
四年秋,勇发敦煌、张掖、酒泉六千骑及鄯善、疏勒、车师前部兵击后部王军就,大破之。首虏八千余人,马畜五万余头。
(节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
B.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
C.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
D.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校尉,是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与《赤壁之战》中“以鲁肃为赞军校尉”的“校尉”官职相同。
B.西域,汉代后称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与《雁荡山》中“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龙湫”中“西域”所指地区相同。
C.故事,文中作“先例”理解,与《六国论》中“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的“故事”词义相同。
D.河西,指塔里木河以西地区。西汉武帝时,它就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和铁马金戈的古战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勇是班超的小儿子,同他父亲一样,为人有大志,品行孝顺,是一个勤劳而又喜爱读书,有辩才的人。
B.班勇的兄长班雄多次贬官后担任屯骑校尉。永元初年,班勇与班雄一同出兵敦煌,迎接都护和西域甲兵回朝。
C.班勇处事有勇有谋,恩威和信义并用。龟兹王白英在他的感召下自缚投降,匈奴伊蠡王被他打败赶跑。
D.班勇有战略眼光,敢于维护西域地区的安定。在他的建议下,朝廷恢复设置了敦煌郡营兵和西域副校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后数月,北单于与车师后部遂共攻没班,进击走前王,略有北道。(2)于是从勇议,复敦煌郡营兵三百人,置西域副校尉居敦煌。5.班勇认为应当恢复西域副校尉设置楼兰长史的理由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