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里是学生提升自己成绩的关键时间,学生们可以在这个时间里进行充电,下面是高一政治寒假作业练习,以供大家参考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长期以来,对经济快速增长的片面追求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而损害到人类自身的利益。在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修复、保护生态为主旨,探索人类生存发展的新模式。生态城建成后,将实现可再生能源广泛利用、节水生活化、城区无垃圾等目标。这直接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 ①以人为本 ②全面发展 ③协调发展 ④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反映了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变化的关系。这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启示是() ①必须把保持经济增长速度作为第一要义 ②必须把防治环境污染作为核心立场 ③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④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是丰厚的,但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资源利用的关系,要求我们() A.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B.采用新技术,增强能源开发的能力 C.制定政策和法规,限制资源开采 D.先保护资源,后发展经济 4.绿色GDP是反映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在未来20年内,我国将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绿色GDP核算体系。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的经济意义是() A.扩大经济规模 B.提高经济发展速度 C.减少资源消耗总量 D.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5.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有利于() ①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②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④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3年工信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制定的《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规定,新建再生铅项目必须在5万吨/年以上,淘汰l万吨/年以下再生铅生产能力。这表明,淘汰落后产能() A.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B.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 C.有利于推动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 D.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7.广东是海洋大省,海洋经济总量连续11年居全国沿海省份首位。但是,盲目扩张、效益不高、资源环境被破坏等问题越来越值得关注。为此,广东省政府应当() ①严禁人们使用海域,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②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海洋开发模式 ③完善扶持政策,推进人与海洋和谐共处 ④壮大人才队伍,推进海洋科技创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我国18.26亿亩耕地中,中低产田约占70%,大量劣质土地效益低。为此财政部制定农业综合建设规划。拟到2023年,依靠科学技术和综合治理,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4亿亩。此举有利于() ①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②扩大耕地面积,增加产量,降低农产品价格 ③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 ④保障农民权益,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23年7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指出要促进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努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下列措施有利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是() 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 ②扩大投资规模,增加经济总量 ③提高消费水平,增强国内有效需求 ④扩大出口规模,增加外汇储备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0.为了进一步落实党的十八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2023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我国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①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②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速度 ③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④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中国与世界创新型国家比较 项目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对外技术依存度 万人专利拥有量 创新型国家 70%以上 30%以下,其中美国、日本5%以下 美国 德国 日本 2023件 2023件 2023件 中国 39% 50%以上 10件 上表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启示是()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②重视三农问题,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③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2.2023年7月12日,广东关于印发《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提出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广东。下列措施直接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①推动首批低碳城市和县(区)建设 ②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比例 ③发展信息技术,开展智慧城市建设 ④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和清洁生产示范园区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 13.2023年7月9日,李克强总理在广西主持召开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就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作出明确判断: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主要指标仍在年度预期的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稳中提质。但经济环境更加错综复杂,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经济增长既有增长动力,也有下行压力。在这种背景下,坚定发展信心尤为重要,坚持转型发展思路不动摇尤为重要,坚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一贯性,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尤为重要。 结合材料,说明应该怎样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14.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 2023年我国节能减排主要指标情况 注:(1)我国每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美国的2.3倍,欧盟的4.5倍,日本的8倍。 (2)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空气污染指数PM2.5(细颗粒物)经常超过300微克/立方米的重度污染标准。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材料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中。 第2课时 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 1.C 建生态城的目的是使人民生活得更好,体现了以人为本,①符合题意。新模式要求保护环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③④符合题意;全面发展是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等发展,材料没有涉及,不选②。 2.D 3.A 针对上述情况,关键是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项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题意。限制资源开采说法不符合实际,保护资源和发展经济不是先后关系,不选C、D。 4.D 绿色GDP综合考虑了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等因素,不仅重视数量,也重视质量和效益,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D项正确。绿色GDP核算体系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速度和规模,A、B两项均不符合题意。资源消耗总量不一定减少,C项不准确。 5.C 根据材料,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资源消耗少,②③符合题意。④观点不准确。①不符合题意,节能环保产业对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没有直接作用。 6.B 7.B 该题以广东本土资源为背景,考查科学发展观的相关内容。①中的严禁使用表述错误,应排除。 8.A 保护耕地、科学规划农业综合建设,有利于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①③符合题意。②观点不科学,扩大耕地面积不现实,降低农产品价格不准确。材料不涉及土地制度,④不符合题意。 9.D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必须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驱动,①③符合题意。 10.D 发展循环经济能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效益,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①③④符合题意。②表述不科学。 11.C 表格反映,我国科技水平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三农问题,不选②。我国科技贡献率低,要依靠科技进步,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问题,不选④。 12.A 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符合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表现,①④符合题意。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是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举措,不选②。发展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推进信息化、城镇化的举措,不选③。 13.[解析]设问是怎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向为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李克强总理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分析,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材料,找到对应知识点,有条理地组织答案即可。即:稳增长第一要义;调结构、转型升级基本要求;统筹各方面根本方法;惠民生核心立场。 [答案]①要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坚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一贯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②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惠民生。③要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经济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稳中提质,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④要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实现我国经济平稳运行,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相互促进。 14.[解析]第(1)问,阅读图表和注释,提取有效信息,图反映2023年我国单位能耗和排放量下降,注反映出仍然存在严重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据此有条理地组织答案即可。第(2)问,属于开放式设问,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关知识,可以从科技创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基本国策等方面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展开分析。 [答案](1)反映了2023年我国每万元GDP能耗和空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在下降,但是我国每万元GDP能耗与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2)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需要加大环境治理和节能降耗方面的科研投入,大力推进环境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驱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③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以上是高一政治寒假作业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