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我们都是公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身份的含义,了解自己所具有的中国公民身份,并懂得运用相关的法律规定去分析一些与公民身份有关的情境问题和简单材料。 2、使学生明白公民身份的基本内涵,是公民是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管辖和保护的个人,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教学重点:公民身份的确认与公民身份的内涵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课时:2 教学过程 依次呈现的活动 | 活动目的 | 法律导航 | 认知过程 | 总体设计思路 | 情境研讨
新闻回放
个案研讨
| 判断和研讨有关公民身份认知的各种情境,澄清对公民身份的认识 | 公民身份的确认 公民身份的内涵 | 感性体验 理性认知 | 通过直观的情境引发学生对公民知识的学习兴趣,由感性体验过渡到从法理和道德上对公民身份进行理性思考,运用思考的成果设计“做合格公民”的行动方案并实行之。再通过悟读文章开阔视野、提高境界 | 体验和认识国家对自己公民的保护,强化爱国情感和认识 | 公民是国家的成员,是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管辖和保护的个人 | 感性体验 理性升华 | 将树立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培养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 树立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做合格的中国公民 | 设计、 实践 | 悟读《公民责任就在眼前》、《国家希望你们回家去……》 | 感悟公民责任感的意义,感受国外公民的责任感,拓宽视野 | 培养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 | 体验感悟认识拓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