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资 料:广州新白云机场 T2 航站楼于 年 月 日正式开通。飞机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问题。新白云国际机场周边的村民屡屡投诉,他们的生活作息被低空掠过的飞机严重扰乱,晚上经常睡不着觉。到 年,随着新白云机场 预测日 平均飞机架次达到 1723 架次,机场周边两镇 . 万多居民将居住在噪音超标(超过 分贝)的区域, 个医院、学校将忍受噪音的长期困扰( 分贝以上)。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室外持续噪声污染超过 分贝,人的正常睡眠就会受到干扰,而持续生活在 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人的听力及身体健康就会受到影响。噪声可引起耳鸣、耳痛和听力下降,若在 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生活,造成耳聋的可能性达 50% 。噪声还产生烦躁等心理效应,导致生理机能紊乱,损伤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 1.人产生听觉的大致过程是声波→外耳道→→听小骨→内耳→→大脑。 2.当我们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张口或堵上耳朵。 3.请你对控制噪声的措施提出合理建议:。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资料并回答问题。 动画短片《兔耳袋狸》讲述兔 耳袋狸 救助一只小鸟的 感人 故事。它们逃过蟒蛇的纠缠、豺狼的围攻及鳄鱼的血盆大口。兔 耳袋狸 一 直 守护这只小鸟,直到它翱翔在天空中。 兔 耳袋狸 是有袋类动物,幼崽通过母乳喂养长大,曾因皮毛稀有而遭到人类恶意捕杀,被列入濒危物种。小鸟原型是信天翁。随着海洋垃圾逐日增加,大量信天翁死于误食塑料垃圾,也被列入濒危物种。 1.资料中属于哺乳动物的有豺狼和。 2.信天翁前肢变为。它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属于动物。 3.看到兔耳袋狸救助小鸟的感人情节时,观众流下感动的泪水。从反射类型看,这属于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 4.为保护濒危动物,作为中学生可以做的是(写出一种做法)。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读图填空题※知识点:读图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资料 一 :人体的下丘脑弓状核含有神经内分泌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会分泌并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在该激素的刺激下,垂体分泌黄体化激素和促卵泡激素,这两种激素被释放到血液中,刺激卵巢和睾丸分泌相关激素。弓状核功能在出生后几个月被大脑抑制住,直至青春期这种抑制被解除。 资料二:很多人会把性早熟的原因归结于食物,如蜂蜜、蜂王浆、牛奶等常被认为含有较多性激素。经科学检测,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研究人员测定肥胖组与对照组的性激素水平,推测性早熟可能与肥胖有关。 此外,研究发现有机氯农药( DDT )、溴化阻燃剂、双酚 A 等塑料添加剂能干扰内分泌系统,改变性激素水平,从而导致性早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青春期发育是神经调节和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2.请根据资料一写出图中字母和数字分别代表的含义。 A:(填结构名称)。a:(填激素);b:促卵泡激素;c:雄性激素;d:雌性激素①:(填“抑制”或“促进”)。②:(填“抑制”或“促进”)。3.a、b、c、d可以直接进入相关腺体的中并运往全身。 4.为降低性早熟的发生率,以下建议不合理的是。A.不食用牛奶B.平衡膳食,合理锻炼,控制体重C.禁用有机氯农药D.不用含溴化阻燃剂的塑料制品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读图填空题※知识点:读图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汶 川地震之后,在 2009 年 月 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 2009 年起,每年 月 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2013 年 月 日是中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国家减灾委员会发出通知,要求各地以“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为主题,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提升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南昌市多所中小学校还进行了防灾演习。如图是人的耳和脑的示意图 请据图 和上述资料分析回答:
 1.当警报拉响,正在上课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而有序地冲出教室,仅用了1分多钟,整栋楼里的近2000名师生就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请用图中字母及箭头写出同学们听到警报的途径:。 2.在听觉形成过程中,听觉神经传导的神经冲动是在[]产生的。 3.同学们下楼后感觉心跳加快了,呼吸也变得急促了,这些生理变化主要是受到的调节,但也受到调节的影响。 4.师生们一听到警报就迅速下楼的反射活动属于反射。 5.巨大的爆炸声有可能把人的耳朵震聋,损伤部位最可能是[],所以当我们遇到巨大声响时要,以避免耳被震聋。 6.舞蹈班的同学在跳芭蕾时身体协调性好,姿态优美,这与其[]发达有关。 7.如果鼻咽部感染,应及时治疗,否则病菌有可能通过[]进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读图填空题※知识点:读图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尿液的排出受神经系统支配,过程如图 所示,当膀胱储存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膀胱壁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兴奋沿盆神经传导到脊髓的低级排尿中枢;同时,兴奋还沿着脊髓中的神经纤维向上传导,依次到达脑中的各级排尿中枢,并在大脑皮层产生“尿意”。做好准备后,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向下传导,控制脊髓低级排尿中枢产生兴奋,兴奋再由盆神经传出,最终将尿液排出体外。 脊髓损伤导致膀胱功能障碍是国内外长期以来的医学难题。我国外科专家侯春林教授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创“跟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术,为解决该医学难题 作出 重大贡献。具体做法如图 所示,分别剪断患者支配跟腱及膀胱的传出神经,然后将二者进行显微手术缝合,获得一个新的完整的“跟腱—脊髓中枢—膀胱”反射弧。手术后 8~10 个月,患者通过敲击跟腱引起反射,进而引发膀胱排尿。人工反射弧重建成功的关键在于,图 中①处的神经元从缝合点开始重新生出轴突,并沿着②处的传出神经延伸到膀胱,这大约需要 8~10 个月的时间。
 1.图1中,盆神经主要负责膀胱与脊髓的兴奋传入和传出联系,属于周围神经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各级排尿中枢分别位于脑和脊髓的(填“灰”或“白”)质内。 2.“尿意”是在产生的。脊髓损伤的病人(填“能”或“不能”)感觉到尿意,这是因为从脊髓到脑的信息传导被切断了。 3.观察图2所示的重建的完整“跟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其感受器位于(填字母),神经中枢位于(填字母)。敲击患者跟腱引起反射,进而引发膀胱排尿属于(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科学家 屠 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 物质 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间日疟原虫是引起疟疾的病原体之一,它通过按蚊传播,先后寄生于按蚊、人的肝细胞和红细胞内发育,最终将红细胞胀破,释放出虫体代谢产物,使人的体温调节发生紊乱,感到忽冷忽热,俗称“打摆子”。 我国从 1964年重新开始抗 疟 新药的研究,从中药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 屠 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从整理历代 中医经典书籍 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640 种以 中药为主的 验方 其中,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载:“青蒿一 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看到这句话, 屠 呦呦 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不是采取传统的煎煮方法,而是直接绞取青蒿的汁液呢?她猜想很有可能是高温煎煮的过程中,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 改用低 沸点乙醚提取青蒿素,效果大大提高 七十年代中国的科研条件比较差,为供应足够的青蒿 素 用于 临床 研究 屠 哟 哟 曾用水缸作为提取容器。在动物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 她 和科研团队成员 率先 服用 青蒿素 ,以确保临床 患者 的安全。1972年11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会议上, 她宣布用青蒿素治疗的 30例 患者 全部 有 效,从此,拉开了青蒿 素 抗 疟 研究全国大协作的序幕。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 等其他协作单位,对青蒿素的分子量,化学结构式进行检测,并成功改良为双氢青蒿素,临床疗效是天然产物青蒿素的10倍。 伟人毛泽东曾说“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
 1.疟疾防治原则,应根据疟原虫生活史和流行区实际情况,采用因地因时制宜的综合防治措施。一方面用抗疟药杀灭人体内发育各阶段的疟原虫;一方面积极开展防治媒介蚊虫,这两种方法分别是通过和来防治疟疾。 2.健康的人在寒冷环境中,皮肤的冷觉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立毛肌收缩,起鸡皮疙瘩,这属于调节。还会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进而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提高产热量,这属于调节。 3.中医典籍《肘后备急方》记载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这句话对青蒿素发现起到什么作用? 4.通过文章所述的青蒿素发现历程,你认为屠哟哟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