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同步课时作业(12)生物进化的原因

[复制链接]

工业化前
工业化后
浅色个体
5000
400
深色个体
950
4200

A.工厂排出的煤烟将桦尺蛾染成深色
B.大量深色桦尺蛾从其他地区迁入该地区
C.浅色桦尺蛾适应环境变化变成了深色桦尺蛾
D.适应环境变化的深色类型逐渐积累,数量增多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B.生物界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C.自然界的生物会为争夺食物和生活空间等而斗争
D.动物在生存斗争中,体型较大的个体一定获胜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依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作出的有关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其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
B.狼和鹿能迅速奔跑是两者相互选择的结果
C.恐龙的灭绝是因为不适应生存环境改变的结果
D.在暗洞中生活的盲鼠因为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了视觉

※题型:读图填空题※知识点:读图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观察如图所的图片,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并解释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1.古代长颈鹿群中存在不同种类的个体,有的脖子比较长,有的脖子比较短,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性,且一般是可遗传的,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
2.在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被保留下来,颈和前肢短的个体被淘汰,原因是。
3.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或淘汰的过程中,起到了作用。
4.现在的长颈鹿的形态是通过长期的和不断积累形成的。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 )
A.瑞典科学家林奈             B.法国科学家巴斯德
C.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D.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以下哪一生物现象,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A.转基因超级鼠的出现              B.蝙蝠能飞
C.蛔虫有角质层                 D.青蛙有保护色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很久以前,自然界中有一种蛾易被蝙蝠捕食,经过漫长年代的进化,这种蛾中绝大部分都能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并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这种极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生存斗争的结果
C.基因变异的结果               D.适应环境的结果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桦树皮颜色呈浅灰色,生活在桦树林内的桦尺娥,其体色大多与桦树皮颜色相似,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只繁殖与桦树皮颜色相似的桦尺娥
B.与桦树皮颜色相似的桦尺娥不易被天敌发现
C.与桦树皮颜色相似的桦尺娥味道不好,食娥鸟不喜欢吃
D.与桦树皮颜色相似的桦尺娥运动能力强,不易被捕捉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8、19世纪,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生活着深、浅两种不同体色的桦尺蛾,表中为该地区工业化前后两种桦尺蛾数量的变化。下列对工业化前后两种桦尺蛾数量变化的科学解释是(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