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拉萨市达孜区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复制链接]

环境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n
11min
明亮



黑暗



请问:
1.在一个对照实验中,变量应该只有个。在这个实验中的变量是。
2.在实验中设置了明亮、黑暗两组实验,目的是。
3.分析本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鼠妇适于生活在环境中。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4.实验结束后,应将鼠妇怎样处理?。
5.实验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行或不行)

※题型:读图填空题※知识点:读图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观察下面的显微镜结构图,并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标号所代表的结构名称:②③④?。
2.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是⑤和[]。
3.能小范围升降镜筒的是⑨。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图是绿色植物植株、花、果实、种子的示意图,
请据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①②是由图丁中的[]发育来的。豆芽菜可供食用的白胖部分主要由图丁中的[]发育而来。
2.从乙所示阶段到丙图所示阶段,必须经历和两个过程。
3.图丁所示的大豆种子中最重要的结构是胚,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填写图中番号)。大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相比,主要区别是大豆种子有两片子叶,但是没有。
4.为了验证大豆种子中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大豆种子浸泡膨胀后,设计并实施了相关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组别
处理方法
萌发5天后胚轴的长度(cm)
A
保留2片子叶
5.5
B
去除1片子叶
4.5
C
去除2片子叶
0.05

该实验结果:(填“能”或“不能”)支持大豆种子中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判断的依据是。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中等
某科技小组选取了有绿色叶片和白斑叶片的一种植物试着做了光合作用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处理→光照→将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漂洗→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
I
叶中未覆铝箔的部分和
II
叶中的绿色部分都变蓝色,其它不变蓝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不透光的铝箔覆盖部分I叶的目的是设置实验。
2.在实验中,将植物放在暗室一昼夜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吸收作用,减少吸收水分B.促进蒸腾作用,降低叶片温度C.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消耗淀粉D.运走、耗尽叶片中的淀粉3.实验步骤中,漂洗的的目的是。
4.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如下结论:①Ⅰ叶的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需要______。②Ⅱ叶的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进行的场所是______。③分析Ⅲ叶和Ⅰ叶的实验结果,说明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推断的理由是(用式子表示)______。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①草
②煮熟的鱼
③珊瑚
④钟乳石
⑤冬眠的蛇
⑥恐龙的化石蘑菇
⑧家鸽A.①⑤⑦⑧     B.①③④⑧     C.②③④⑥     D.②⑤⑥⑧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用于显微镜观察研究的材料必须是( )
A.新鲜的     B.完整的     C.薄而透明的     D.干燥的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A.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B.直接或间接地养育了地球上其他生物
C.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D.分解有机物,促进物质循环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B.多细胞生物具有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四个层次
C.人体的胃只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构成
D.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叶被称为营养器官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的实
验报告,请你回答相应问题。
实验内容:光对鼠
妇生活
的影响
设计方案:
A
材料用具:
只鼠妇,湿润的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
B
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厚纸板
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
C
方法步骤:将
只鼠妇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应该放入数量相等的鼠妇,静置
分钟(
min
)
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黑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

D
实验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