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山东省武城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10月月考生物试卷

[复制链接]

地块




施肥情况
含磷无机盐
含氮无机盐
含钾无机盐
不施肥
植物的收获量(千克)
68.11
48.83
47.72
45.2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B.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能是:实验田中可能缺少某种无机盐
C.丁组的设置对实验无必要
D.该实验的结论是:实验田主要缺少含磷的无机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北极熊毛色是白的,沙漠中骆驼刺的根扎得很深。这些现象所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改变生物                       D.生物改变环境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风干的玫瑰                       B.桌椅板凳
C.机器人                         D.含苞待放的荷花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历史上西汉武帝修筑扶荔官,把本来应该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的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并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其施以极刑。你知道荔枝没被栽活的原因吗?(   )
A.温度不适宜                         B.水土不适
C.人工养护不当                        D.阳光不充足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对于陆生动物的冬眠,不正确的说法是(   )
A.一般变温的陆生生物会冬眠
B.是对陆地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性特征
C.恒温动物不会冬眠
D.是对陆地上冬季食物稀缺环境的适应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   )
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  ③表达交流  ④制定计划  ⑤实施计划  ⑥得出结论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③⑤⑥
C.①②④⑤⑥③                       D.①②④⑤③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沙漠里的植物种类稀少,植株矮小,根系发达,影响沙漠里的植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水         B.土壤       C.阳光       D.温度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
下列各项属于生物的是(   )
A.弹钢琴的机器人                    B.慢慢长大的钟乳石
C.小溪中的流水                     D.天空中飞翔的老鹰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完成下列活动不需要使用调查方法的(   )
A.了解校园中的生物种类
B.中学生的视力情况
C.某一食品的市场销售预测
D.动物形态特征的描写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以下不属于植物对不利环境条件的适应的是(   )
A.杨树的越冬芽                       B.种子的休眠
C.北方冬天阔叶树落叶                    D.开花吸引昆虫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面是猫和
鼠的
部分生命现象,情分析说明他们

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猫生小猫”属于。
2.“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3.“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
4.“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5.“老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进洞里”的现象属于。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中等
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
又叫潮虫
。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
妇很快
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
?
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
?
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补充完整。
提出问题:鼠
妇喜欢
阴暗的环境吗?
1.作出假设:。
2.制订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和两种环境。
3.该实验的变量是。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4.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
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次数

明亮





阴暗
10



10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
?
5.结论: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的环境中生活。
6.为什么实验结束后要洗手?。

※题型:读图填空题※知识点:读图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图为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下列结构的名称[4] [9] 
2.转动[]可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显微镜镜筒内。若室内光线较暗,应选用同时转动,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直到出现视野。
3.若在装片上写有字母“p”,用显微镜观察时,会看到放大的图像形状是。
4.视野中有一污点,在移动物镜和装片时污点仍在原处,可推断这污点在。
5.如果显微镜视野中的物象偏左上方,要将其移至视野的中央,那么载玻片应该向方移动。
6.用下列显微镜镜头组合观察同一张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物象放大倍数最低的组合是(   )
A.目镜5×物镜40×
B.目镜5×物镜10×
C.目镜10×物镜40×
D.目镜10×物镜10×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装片的同一部位,若想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该选择的组合是(   )
A.目镜10×,物镜10×        B.目镜10×,物镜20×
C.目镜10×、物镜40×        D.目镜5×、物镜10×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如图为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同一个标本的两个视野,若要从甲转到乙,下列关于操作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向右移动标本                    B.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C.由高倍镜换成低倍镜                 D.向上移动标本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某实验小组欲检测A、B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所描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
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给作物播放音乐能提高产量,这说明生物(   )
A.需要营养                      B.进行生长
C.排出废物                      D.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载玻片上的图像是“6<9”,那么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应该是(   )
A.9<6     B.6<9     C.9>6     D.6>9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面4个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中,看到细胞最少的是(   )。A.15×、40×     B.8×、10×     C.10×、40×     D.15×、10×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如图为生物实验操作考试时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图像,仔细观察并分析:从视野A变成视野B,他做了怎样的处理(   )
①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  ②玻片向右下方移动  ③玻片向左上方移动  ④把大光圈换成了小光圈  ⑤转动了细准焦螺旋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制作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B.视野过亮影响观察效果,可以换用小光圈
C.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可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
D.区分气泡和细胞时,两同学争论得面红耳赤,这受到了肾上腺素的调节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ABCD四位同学,在练习使用显微镜时分别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A.取拿与安放→对光→观察→安放装片→整理与存放
B.取拿与安放→安放装片→对光→观察→整理与存放
C.取拿与安放→对光→安放装片→观察→整理与存放
D.取拿与安放→观察→对光→安放装片→整理与存放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生命的存在是地球有别于其它星球之处,而生物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研究这些生物,其研究的基本方法是(   )
A.观察法和测量法                     B.测量法和实验法
C.观察法和实验法                     D.测量法和计算法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学校实验田中某植物的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产量低。为寻找原因,同学们将肥力均匀的实验田分成面积相等的四块后进行种植实验。结果如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