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2020年中考生物考点集训(10)人体需要营养和呼吸

[复制链接]

试管编号
馒头形态
加入的物质
温度环境
实验现象
碎屑
毫升唾液和
滴碘液
37

10
分钟

碎屑
毫升清水和
滴碘液
37

10
分钟

小块
毫升唾液和
滴碘液
37

10
分钟

碎屑
__________和
滴碘液

10
分钟

1.分析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一组实验,实验变量是 。预测实验现象,会变蓝的是号试管。通过该组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分析1号?3号试管,能与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是号试管。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3.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上述实验方案的基础上,想进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补加了4号试管,请你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判断,加入到4号试管的物质还应该有,对照实验是号试管,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结论是。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我国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状况令人担忧,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肥胖患者应减少粮、谷类及肉类的摄入量
B.青少年应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C.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时期,饮食无需定时定量
D.青少年每天应摄入一定量的水果、蔬菜,以满足对维生素的需求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日三餐按时进餐,有利于身体健康
B.小明同学经常用方便面代替正餐
C.不能常吃含有苯甲酸钠等防腐剂的食品
D.要制订一份合理的食谱,州量最多的应是淀粉、谷物类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哪项不是小肠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
A.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B.小肠盘绕在人体的腹腔内,长6米左右
C.小肠内壁有小肠腺,分泌含有多种消化酶的消化液
D.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图表示消化系统组成,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淀粉在①口腔内被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为麦芽糖
B.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⑥肝脏,肝炎病人怕吃油腻的食物,原因是肝脏分泌的胆汁过少,影响了脂肪的消化
C.③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D.⑤小肠的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图曲线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X表示淀粉,曲线W表示脂肪
B.器官A能初步消化淀粉
C.曲线Y表示蛋白质,在C处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
D.器官E能够吸收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关于图中所示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以验证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B.水浴保温前分别在两支试管中进行搅拌,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C.滴加碘液后,两试管中的颜色变化是①变蓝,②不变蓝
D.该实验可以得出37°C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较强的结论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进人血液的原因是(   )
A.肺泡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B.肋间肌和膈肌收缩
C.肺泡内氧气浓度小于血液中氧气浓度
D.肺泡内氧气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浓度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图为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不同的血管,a、b分别表示不同的气体.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或气体进出的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和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
B.乙和肺泡的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
C.与丙相比,甲内的血液含有更多的氧气
D.a、b的进出都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曲线AB段的变化中,肋间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B.B点是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C.在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由小变大
D.C点是本次呼吸中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为0

※题型:读图填空题※知识点:读图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某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时,准备了馒头
(
碎屑与小块等
量)、唾液、清水、碘液、恒温箱等实验设备和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