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了解一些考试资讯信息,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讲非常重要,优学生物网为大家整理了一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的是 ( ) A.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B.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自然选择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2.达尔文的进化论不能解释的问题是 ( ) ①生物的多样性②保护色③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④变异的不定向和选择的定向⑤自然选择对遗传和变异如何起作用⑥生物的生存斗争 A.①② B.④⑥ C.③⑤ D.⑧⑤ 3.虫媒花与某些能传粉的昆虫表现了惊人的相互适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种内斗争的结果 B.定向变异的结果 C.种内互助的结果 D.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4.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5.隔离的本质是 () A.地理隔离 B.生殖隔离 C.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D.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6.据研究,现代的长颈鹿是由古代的一种颈和前肢较短的古鹿进化来的,对长颈鹿的进化过程解释正确的是 ( ) A.由于食物的缺乏,导致古鹿发生变异的结果 B.长颈鹿的长颈和长的前肢是由于长期伸长和使用的结果 C.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的结果 D.变异、选择、遗传综合作用的结果 7.果蝇有l04对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率是10-5,对于一个中等数量约种群(l06个)来说,出现的突变数为:2×l04×10-5×l06=2.0×105,这一数据说明了 ( ) A.突变都是有害的 B.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C.每一个基因的突变率很高 D.突变的有害有利不是绝对的 8.在豚鼠中,黑色(B)对白色(b)是显性,如果基因库中,90%是B,10%是b,则该种群基因型BB、Bb,bb频率分别是多少( ) A.81%、18%、1% B.18%、81%、1% C.45%、40%、15% D.45%、45%、10% 9.形成新物种的主要机制是 ( ) A.形成地理隔离 B.基因频率的改变 C.产生生殖隔离 D.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10.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A.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B.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过程 C.不断的产生新基因的过程 B.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1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 )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②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⑤⑦ 1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符合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有 (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B.基因重组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 C.两个种群间的隔离一旦形成,即可出现新的物种 D.自然选择导致突变,从而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13.埃及斑蚊是传播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有一地区在密集喷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量减少了99%,但是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斑蚊。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 A.杀虫剂导致斑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 B.斑蚊体内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 C.原来的斑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 D.第一年的斑蚊种群没有基因突变 14.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 B.只有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C.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D.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 15.有一个老鼠的种群,最初都生活在一个地域,一条新建的高速公路将该种群分为A和B两个种群。如果A种群生活的地区发生了一系列的环境变化,而B种群的地区没有变化,则种群A进化的速度很可能是 ( ) A.比B慢 B.比B快 C.与B相同 D.开始比B慢然后比B快 16.有翅昆虫有时会出现残翅或无翅的突变类型,这类昆虫在正常情况下很难生存下去,但在经常有大风的海岛上,这种突变类型因不能飞行,从而避免被风吹到海里淹死。这个事例说明 ( ) A.突变多数是有害的 B.突变多数是有利的 C.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并不是绝对的 D.突变的有害和有利是绝对的 17.枯叶蝶翅腹面的色泽和形状极似枯时,这是由于枯叶蝶的祖先 ( ) A.突变后经人工选择的结果 B.人工选择后再突变的结果 C.突变后经自然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后再突变的结果 18.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8%,aa的个体占4%,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 ) A.18%,82% B.36%,64% C.57%,43% D.92%,8% 19.目前转基因工程可以 ( ) A.打破地理隔离但不能突破生殖隔离 B.打破生殖隔离但不能突破地理隔离 C.完全突破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D.部分突破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20.某一种群中某种可遗传的变异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 ( ) A.那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大的适应性 B.该种群的全体成员都是那个性状的纯合体 C.那个变异性状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 D.控制那个性状的基因是隐性的 21.科学家经长期观察发现,海洋生物的进化速度比陆地生物缓慢,其原因是 ( ) A.海洋环境比陆地环境相对稳定,新的变异基因不容易被选择 B.海洋环境比陆地环境稳定,生物变异少 C.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低等 D.海洋中生存斗争激烈,被淘汰的生物较多 22.对突变在进化中的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一个基因的突变频率很低,但对于一个数量大的群体来说,所有个体的所有基因总突变数将是巨大的 B.某基因对个体生存的有利或有害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突变过程中产生的新基因,可以通过有性生殖时的基因重组使后代的表现型多样化 D.因为自发突变的频率很低,而且大多是对生物个体有害 的,所以自发突变对于生物的进化没有意义 23.若—个群体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 ) A.这个性状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B.该群体中具有此性状的纯合子多 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 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 24.某种群中,如果某种性状的隐性个体都不育,则将( ) A.降低隐性基因型的比例 B.使隐性基因灭绝 C.提高杂合子的比例 D.对基因频率的影响很小 25.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代谢类型是 ( ) A.自养型,需氧型 B.自养型,厌氧型 C.异养型,需氧型 D.异养型,厌氧型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26.(20分)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 (1)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_____和_____。 (2)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___和___,这时A、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___和___。 (3)依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中是否发生了进化? (4)生物进化的单位是___,进化的原材料是由___提供的,进化的实质是______。 27.(14分)根据分类学的记载,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多万种,但是每年都有新种被发现。近年来在深海中,2023m深海的热泉孔周围,发现了以前没有记载的生物。这就说明,生物界还有待人们的继续发展,有人估计现存生物的实际种数应当在450万种左右。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 (1)从分子水平看,生物的性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 (2)从遗传水平看,生物的性状的出现主要是由于______的结果,而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的不同表现主要是由于___的结果。 (3)从进化角度看,生物物种多样性主要是由于______。 (4)现代生物学研究表明,通过___技术也可以定向创造出动植物的新品种和微生物的新类型。 (5)以上研究成果,有力抨击了特创论的______观点。 28.(16分)资料分析: 资料l 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它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树干上。 资料2自然条件下桦尺蠖触角和足有长的也有短的,体色有深些的也有浅些的。 资料3试验表明,桦尺蠖之间能进行相互杂交,黑色的桦尺蠖杂交能产生浅色的桦尺蠖,而浅色的桦尺蠖之间杂交其后代都是浅色的。 资料419世纪中叶以前,浅色的桦尺蠖数量较多,到20世纪中叶则是黑色的桦尺蠖成了常见类型。这种现象被称为桦尺蠖的“工业黑化现象”。 资料5 桦尺蠖的黑色是由显性基因S控制的,浅色是由隐性基因s控制的。19世纪中叶以前的桦尺蠖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只有5%以下,而到了20世纪中叶则上升到95%以上。 回答下列问题: (1)资料1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2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3)资料3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4)资料4中桦尺蠖的“工业黑化现象”说明______。 (5)资料5中基因S频率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6)生物变异是否是定向的?___;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是定向的?___;自然选择是否是定向的?_________。 就为您介绍完了,优学生物网的编辑将第一时间为您整理信息,供大家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