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复习资料:中考生物化石形成的过程;区分神创论与进化论浙江版 中考生物化石形成的过程;区分神创论与进化论浙江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1. 说出化石形成的过程,列举生物演化的证据,认同物种可变的进化观点 2. 区分神创论与进化论,列举生物进化现象 3. 比较物种不变论,布丰、拉马克、达尔文进化观点的异同,识别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4. 说出遗传物质的作用,认识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举例说明基因工程 二. 重点、难点: 化石形成的过程;进化论的演变;自然选择学说 遗传物质及遗传物质的作用;遗传病与优生 三. 教学过程: (一)生物的进化 1. 神创论的基本观点: (1)生物都是神创造的。 (2)生物是一成不变的,都由神一次创造。 (3)生物之间无血缘关系。 2. 动植物化石是生物进化的有力证据。 3. 支持生物进化的其它证据: (1)自然选择学说。 (2)比较解剖学证据。 (3)胚胎学证据。 4. 化石 (1)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壳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是反映生物进化历程的不成文记录。 (2)动物化石的形成:动物死后落入水中→尸体上的肌肉腐烂→水中泥沙掩埋骨骼→水进入无机盐沉淀在里面(化石形成)→将化石保存在外围泥沙堆积沉淀而形成的岩石中→某些化石随地壳的运动露出水面回到地面,在风雨作用下露出化石。 (3)植物的化石形成与动物的化石形成基本相似。 (4)化石分类: 遗体化石:遗体被埋藏并在一定条件下被石化而成的化石。 遗物化石:生物的排泄物(粪化石、卵化石)及人类使用过的工具形成的化石。 遗迹化石:古代的生物在脱水后的碳痕及足迹等化石。 5. 马进化历程。 (1)马的进化历程:始祖马→三趾马→近代马。 (2)马的进化比较。 (3)马的进化历程说明: ①证实物种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 ②证实生物进化的渐变性。 ③生物进化与自然环境改变之间的密切关系,自然环境的急剧变化,促进生物的进化。 6. 生物进化的顺序和意义。 (1)越是古老的地层(深层)里化石生物越简单、越原始,越是晚近的地层(浅层)里化石生物越复杂、越高级。 (2)进化顺序: 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植物:藻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3)意义: 化石在地层按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是生物进化最可靠最直接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说明了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它反映了生物进化的顺序是: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 7. 更先进更科学的推断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是通过分析比较DNA和蛋白质的差异。 (二)进化论的演变 1. 物种不变论: 自然界中的生物物种是一成不变的。生物之间无亲缘关系。 2. 布丰的直线进化论: (1)介绍乔治?布丰。 (2)介绍布丰的直线进化论 物种是可变的,现代物种由古代物种进化而来,但进化是直线式的(物种是可变的,物种生活的环境发生了改变,特别是气候和食物的变化,可引起生物体的改变。) (3)意义: 3. 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 ①现存的生物,包括人类都是由其他物种变化而来的,现在存活的生物都有各自的祖先。 ②环境变化是生物变化的原因,生物体的器官经常使用会变得发达,不经常使用会逐渐退化。 ③后天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的,自然界的生物存在着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路线,生物的变异一定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改变。物种进化的原因是生物本身存在一种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力量。 ④解释长颈鹿颈和腿长的原因 4. 达尔文的进化学说: (1)《物种起源》 出版时间:2023年 中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 意义:达尔文是继拉马克后首次提出科学进化论的伟大学者,他的理论很好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真正原因及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 主要观点: ①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②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核心: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内因是不定向的遗传和变异,外因是环境的选择,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③变异对生物个体来说分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遗传的作用是积累微小变异遗传和变异是不定向的。 学说祖先进化原因核心思想 布丰进化学说相同环境的改变(气候)物种可变 拉马克学说不同用进废退物种可变 用进废退 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进化论相同自然选择物种可变(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三)自然选择 1. 自然选择的要点。 (1)过度繁殖 (2)遗传变异 (3)生存斗争 (4)适者生存 2. 这四者间的关系是什么? (1)过度繁殖:各种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这种能力相对于环境的承受能力是过度的。过度繁殖能力不仅可产生更多的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多的材料,而且加剧了生存斗争,所以过度繁殖是能进行自然选择的基本条件,是自然选择的前提和保证。 (2)生存斗争引起的原因是由于过度繁殖和生活条件之间的矛盾,主要有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结果是大量的不适者被淘汰、少数个体生存。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中自然选择的手段、动力或途径,是生物进化的外因。 (3)变异对生物个体来说分有利和不利变异,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能遗传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是在生存斗争中取胜的决定因素。 (4)适者生存是指具有有利变异的生物个体与环境相适应,在生存斗争中取得胜利而生存下来,不利变异的生物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和核心内容。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定向是指适应环境。 (四)进化与遗传 1. 遗传和变异: 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之间的性状都很相似,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不同个体间的性状差异叫做变异。 例如:人体的性状有许多种,如身高、肤色等,所有的人所有性状都相同的可能性很小。 性状具体表现 耳垂的位置与面颊分离与面颊紧贴 能否卷舌舌能向上卷曲舌不能向上卷曲 食指长短较无名指长较无名指短 双手自然交叉左手拇指在上右手拇指在上 上眼睑特征双眼皮单眼皮 酒窝有无 足的特征脚底有弧度扁平足 色觉色觉正常红绿色盲 2. 遗传物质: 染色体与生物遗传现象有关。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DNA是决定生物体遗传性状的遗传物质。 202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 细胞→细胞核→染色体→遗传物质(DNA)→基因 DNA分子上一些特定的片段包含着遗传信息,能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特征。 起遗传作用的DNA称为基因。 生物体通过生殖细胞将基因传递给子代。 生物体内的基因是可以改变的,而基因有变异往往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变化。 白化病患者不能合成黑色素,就是由于细胞内控制黑色素合成的基因发生变异而引起的。 3. 进化理论的发展: 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细胞内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异的,因此,每人表现出的性状也有所不同,所以,同一物种的生物群体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基因。 在繁衍过程中,基因既保持着稳定,同时也发生着变异。 从基因水平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 亲代并不是直接把性状传给子代,而只是把基因遗传给子代,再由基因使亲代的性状在子代身上得到表现。 生物群体中不同基因传递给子代的机会是有差异的,某些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则这些基因在子代的生物群体中会越来越多;反之,某些基因所控制的生物性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弱,则这些基因在子代的生物群体中会越来越少。 某些控制对环境有较强适应性的生物性状的基因,会在子代的生物群体中越来越多;反之,某些控制对环境有较弱适应性的生物性状的基因,会在子代的生物群体中越来越少。 这说明亲代的基因在传递给子代的过程中也发生着“自然选择”。 4. 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江西德安人。2023年9月7日生。2023年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历任研究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科院名誉院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2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5. 育种与优生: (1)杂种优势: 杂种的生命力比双亲强的现象,叫杂种优势。 (2)基因工程: 完全按照人的意愿重新组合基因的技术叫基因工程 这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施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