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可能多的做练习题可以帮助同学对所学知识点加以巩固,经过试题的练习相信大家一定会学到更多,优学生物网为大家提供了高二生物第二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欢迎大家阅读。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本卷共30小题,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含32P的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中 A.都有35S,都没有32P B.都有32P,有的有35S C.都有32P,都没有35S D.都有35S,有的有32P 2.赫尔希和蔡斯并没有重复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实验,而是通过改变实验材料最终证明了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下列关于他们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他们选用的大肠杆菌和T2噬菌体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且遗传物质都为DNA B.他们改变实验材料是因为艾弗里实验中提取的DNA纯度不够,实验结论不科学 C.实验过程中他们同时利用35S和32P两种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 D.T2噬菌体的DNA在细菌的细胞核中完成复制,蛋白质外壳在其核糖体中合成 3.下图为某同学在学习DNA的结构后画的含有两个碱基对的DNA片段(其中O代表磷酸基团),下列为几位同学对此图的评价,其中正确的是 A.甲说:该图没有什么物质和结构上的错误 B.乙说:该图有一处错误,就是的U应改为T C.丙说:该图有三处错误,其中核糖应改为脱氧核糖 D.丁说:如果说他画的是RNA双链则该图就是正确的 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指出下列有关DNA双链中相关碱基的数量关系错误的是 A.双链中一定存在嘌呤碱基的数量和嘧啶碱基的数量相等的关系 B.双链中如果A所占的比例较大,则说明C所占的比例就较少 C.在DNA完成复制的过程后,子代中A的含量与亲代中T的含量相同 D.某单链中(A+T)占该链的24%,则其互补链中(C+G)占双链的76% 5.以“-CGACTA-”的互补链为模板转录形成mRNA,则此段mRNA的序列是 A.-CGACTA- B.-CGACUA- C.-GCTGAT- D.-GCUGAU- 6.下列对于DNA和其上的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含有该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B.转录时以DNA分子的两条链均可作为模板 C.DNA分子上的脱氧核苷酸片段就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 D.生物体内有某种基因存在,该基因控制的性状就会表现出来 7.DNA复制、转录和翻译后形成的产物分别是 A.mRNA、DNA、脱氧核糖 B.DNA、mRNA、氨基酸 C.mRNA、DNA、核糖 D.DNA、mRNA、蛋白质 8.某双链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的碱基比例为A∶T∶G∶C=1∶2∶3∶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DNA另一条链的四种含氮碱基的比例为A∶T∶G∶C=1∶2∶3∶4 B.该DNA分子完全水解后形成200个核糖、200分子磷酸和4种含氮碱基 C.该DNA第三次复制时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20个 D.该DNA分子碱基排列方式共有2023种 9.如图所示为某家庭遗传系谱图,已知2号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甲乙两病中有一种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4号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8 C.4号和1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3 D.3号和没有遗传病家史的女性结婚子女不会患病 10.右图中甲为果蝇某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分布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一条染色体上可能有多个基因,可控制多对相对性状 B.图甲中的白眼基因和朱红眼基因可称为一对等位基因 C.染色体由甲图变成乙图,因为该果蝇发生了基因重组 D.同一果蝇细胞中不可能同时存在甲图和乙图所示染色体 11.19世纪中期孟德尔利用豌豆等材料,通过8年的杂交实验最终揭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下列有关孟德尔在研究基因的分离定律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F1产生数目、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B.F1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F1未表现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C.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D.F1测交将产生两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 12.下列细胞中一定含有X染色体的是 A.人的精原细胞 B.人的所有细胞 C.人类的精子 D.生物的卵细胞 13.某高原上生活着一种二倍体植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由于温度骤变而产生了一株变异植株。与原植株相比,该变异植株其茎秆变粗,叶片变大;抗逆性增强;只开花不结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植株可能是由于卵细胞和精子中染色体同时都加倍而形成的多倍体 B.由于其只开花不结果,所以一定是单倍体,不能进行正常减数分裂 C.若将该植株通过无性生殖繁殖后代,可以将其优良性状保存下来 D.该植株与原二倍体植株绝大多数性状相同,所以还是同一个物种 14.很多遗传病在新生儿并不表现出来,但是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确认。下列哪些疾病可以通过显微镜检测方法就能够确定新生儿是否患该病 ①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②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③先天愚型 ④性腺发育不良 ⑤红绿色盲 ⑥猫叫综合征 A.①④⑤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⑤ 15.2只白羊交配,产生的子代有2只白羊和1只黑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现象称为性状分离现象 B.亲代中两只白羊均为杂合子 C.白羊对黑羊为显性性状 D.再生1只羊一定是白羊 16.2023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附近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致使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引发核危机。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辐射引起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改变而造成的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B.核辐射导致人的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不能传递给后代,则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C.如果某渔场第二年黄鱼尾鳍出现了多种新性状,说明多数基因突变都是有害的 D.核辐射还可能致使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受阻,进而形成单倍体植株 1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人们熟悉的谚语。在生态系统中可以说明 A.“蝉→螳螂→黄雀”为一条食物链 B.这几种动物组成一个生物群落 C.蝉、螳螂和黄雀都属于消费者 D.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18.某植物的花瓣大小由等位基因A和a控制,其中AA表现为大花瓣,Aa表现为小花瓣,aa表现为无花瓣。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另一对等位基因R和r影响花瓣的颜色,RR和Rr均表现为红色,rr表现为白色。现有基因型为AaRr的植株自交,其后代中表现型种类为 A.4种 B.5种 C.6种 D.9种 19.某动物园将狮和虎从小放在一起饲养,并在性成熟时让其交配繁殖得到了具有观赏价值的狮虎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结果说明狮和虎是同一个物种 B.杂交得到的狮虎兽是一个新的物种 C.两只狮虎兽能够进行交配形成后代 D.狮虎兽的体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20.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B.一个岛屿上的全部植物 C.地球上所有的斑马 D.一片树林中的全部猕猴 21.下列有关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寄生生物不一定只是动物,寄主也不一定只是植物 B.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一旦分开,两种生物都不能独立生活 C.某种营群体生活的昆虫个体之间为种内互助和竞争关系 D.鲈鱼在食物短缺时以幼小的鲈鱼为食,属于捕食关系 22.人工栽种人参、三七等中药,需要注意的关键是 A.白天增强光照 B.不能接收光照 C.控制较弱的光照 D.夜间补充光照 23.将2023年收获的某植物种子播种,2023年调查这块地高茎(HH)占40%,中等高度(Hh)占40%,矮茎(hh)占20%,开花前将所有的矮茎砍掉,让其自交产生种子并于2023播种。请推测2023年和2023年的种群中H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A.40%和80% B.60%和75% C.60%和80% D.80%和75% 24.下列有关生物学中的调查方法及调查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调查某遗传病的患病率可以在偏远山区某患病大家族中进行 B.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只需要调查患者的父母和子女即可 C.调查被毛虫侵害的松树植株的密度时不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 D.标志重捕法调查松鼠密度时某些个体标志脱落会使结果偏大 25.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沙尘暴频发 B.火山爆发 C.温室效应加剧 D.湿地内物种减少 26.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比值为λ,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4年调查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 B.4~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可能原因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 C.第8年时种群数量最少,8~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 D.如果持续16~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 2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动力 B.人们可以通过调整使生态系统中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C.所有消费者和分解者同化的总能量一定小于所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能够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2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生产者就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C.同一营养级可以有多种生物,但是每一种生物只能位于一个营养级 D.次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正常情况下可以有10-20%流向第四营养级 29.下列关于各种生态系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约71%,有“绿色水库”之称 B.沼泽地属于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调节和控制洪水 C.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农作物在人的干扰下成为优势种群 D.过度放牧或鼠虫害泛滥容易引起草原生态系统沙漠化 30.从2023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肇庆市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开始,到2023年底我国已经建成自然保护区2023个,面积达20232.6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4.8%。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中的就地保护最为有效的措施 B.通过建立保护区,可以减少人的活动对其干扰,提高其恢复力稳定性 C.将自然保护区中个别濒危动物移入动物园进行保护和管理属于迁地保护 D.建立一个有效的自然保护区能够很好的保护其内部的所有生物物种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上。 2.答卷前将答题卷的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本卷共4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31.(10分)下面图甲表示正常人体内血红蛋白合成的某个阶段,图乙是某同学画的相关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表示的过程为图乙中 (填字母)阶段,该过程进行时最多可能需要结构Ⅰ 种。 (2)图乙中所示的所有过程中,正常人体内一般不会发生 (填字母)过程,除此之外发生在相同场所的两个不同过程分别是 (填名称)。 (3)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主要有两种,除了图中通过合成血红蛋白直接影响人体的这一性状这种方式外,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控制 ,从而控制生物性状。 32.(10分)下图是某家族先天性聋哑病的系谱图,已知图中Ⅱ-3和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正常人群中致病基因的携带者的频率(基因型频率)为1/50。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以推测先天性聋哑病的遗传方式为 遗传。 (2)Ⅱ-4个体基因型与其父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Ⅲ-7为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 。 (3)Ⅲ-8和Ⅲ-9结婚属于 ,是法律所禁止的,因为Ⅲ-8与Ⅲ-9结婚生出患者概率是Ⅲ-8和人群中其他正常人结婚生出患者概率的 倍。 33.(10分) 城市发展过程中,随着人口不断增加,生活污水处理越来越困难,如何科学有效的处理生活污水,成为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一种首选方案,可以获得生态、社会和经济三重效益。如图是某人工湿地公园的碳循环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该湿地公园的能量来源是 。 (2)该湿地公园对外开放还可以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美化人们生活。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的 实用价值。 (3)图中 (填编号)表示的是相同的生理过程。 (4)该人工湿地公园中的植物除绿藻(浮游植物)外,还有芦苇(挺水植物)和黑藻(沉水植物)等,这一现象体现了植物群落在 结构上的分布特点。 (5)由于碳循环具有 特点,因此需要所有国家共同参与,才能解决因CO2浓度上升导致的温室效应现象。 34.(10分)已知家兔的眼色有猩红眼和亮红眼,由等位基因A、a控制;耳形有长耳和短耳,由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一对表现型相同的雌雄家兔交配产生了大量后代,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请你据表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F1 猩红长耳 亮红长耳 猩红短耳 亮红短耳 雄兔 3/16 1/16 3/16 1/16 雌兔 0 0 6/16 2/16 (1)据表推测控制眼色性状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且 眼为显性性状。 (2)有一个同学分析如下:由于F1中雄兔的耳朵有两种表现型,雌兔只有一种表现型,即明显与性别相关,且亲本中雄兔和雌兔的表现型相同。据该同学的分析,你推断亲本中雌兔控制耳朵长短的表现型为 。 (3)根据上面的推断可以确定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 (4)将F1中的短耳兔让其自由交配,F2中出现长耳兔的概率为 。 高中2023级第二学年末教学质量测试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1 — 5 CBCDB 6 —10 ADCBA 11—15 AACBD 16—20 ACBDD 21—25 ACBDB 26—30 CDDAB 第Ⅱ卷(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31.(10分) (1)c 61 (2)d和e DNA复制和转录 (3)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32.(10分) (1)常染色体隐性 (2)2/3 1/3 (3)近亲结婚 50 33.(10分) (1)生产者(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中的能量 (2)直接 (3)④⑥⑧ (4)垂直 (5)全球性 34.(10分) (1)常 猩红 (2)短耳 (3)AaXBXb和AaXBY (4)1/8 相信大家在阅读了高二生物第二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之后,一定要及时漏题追踪,做好笔记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