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鉴于大家对优学生物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一生物第一单元教案:走进细胞”,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一生物第一单元教案:走进细胞 第1章 走进细胞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教案三 一、教学目标: 1、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3、认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二、教学重点: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2、认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三、教学难点:认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求同存异讨论教学、自学指导法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安定学生情绪 (二)、复习导入: 科学家借助显微镜带领人们一步一步走近细胞,深入地探索细胞的奥秘。上节课我们也借助高倍显微镜观察了几种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现在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下那些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投影:黑藻细胞、保卫细胞及课本问题探讨中的四种细胞的图片) (三)、问题探讨(7’) 1、结合投影,让学生辨认细胞种类,说出细胞的名称。(1’) 2、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5’) 讨论题:(投影) ①归纳这些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②分析它们之间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 3、总结:由此可见,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多样的,因此细胞具多样性。但无论细胞的形状、结构如何多样化,所有的细胞都有共同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这又说明了细胞具有统一性的一面。(1’) (四)、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20’) 细胞有着共同的基本结构,但有一类细胞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科学家们就根据核不同,把细胞分为两大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投影标题) 1、学生自学P8~P10,并思考讨论以下问题。(4’) 问题:(投影) ①找出一些相关概念:拟核、原核细胞、原核生物、真核、真核细胞、真核生物 ②原核生物的基本特征。 ③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指导学生看书:①看书过程中,重点内容、相关概念用笔划一下,等会方便回答问题,也便与以后期中期末考试的复习。 ②充分利用课本里的模式图来辅助文字的理解,读图能力对于学习生物很重要 ③看完书以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刚才所提的问题。 2、请学生给以下概念定义:(3’) 拟核、原核细胞、原核生物 真核、真核细胞、真核生物 教师强调:这些概念的层次关系。如:细胞核是拟核的细胞称原核细胞。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是原核生物。 3、原核生物的基本特征:(2’) 以蓝藻为例。展示图片。 宏观以细胞群体出现如:水体富营养化——水华 如:状如发丝,呈蓝黑色——发菜 微观有不以核膜为边界的细胞核——环状DNA分子 细胞质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生物) 核糖体 4、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7’) 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较小较大 细胞核无成形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无染色体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有染色体 细胞质无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生物类群细菌、蓝藻真菌、植物、动物 教师强调:①顾名思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大的区别在于——细胞核是否成形 ②细菌、蓝藻不是指一种生物,而是指一大类生物。如:大肠杆菌是细 菌中的一种;蓝藻又包括颤藻、念珠藻等。 5、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联系(共同点):(3’) 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原核、真核细胞模式图归纳得出。 共同点:细胞膜、细胞质、DNA 6、总结:细胞根据核的特点,分为原核、真核细胞。这又进一步说明了细胞的多样 性;二者的共同点又体现了统一性。 (五)、思考与讨论:(2’) 讨论题:细胞一定要有细胞核吗?一定要有染色体吗?拟核是什么物质? (学生经过学习上面的知识,很快可以讨论出结果。得到答案不难。) 注意:题目中的细胞核是狭义的细胞核概念,通常指——真核。 (六)、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0’) 1、指导学生看书P10~P11。(3’) 要求:①快速阅读 ②找出相关知识点,划出来。 2、细胞学说(2’) (1)、细胞学说的建立年份、创始人 (2)、内容要点:(见课本P10,共三点),让学生齐声朗读。 3、科学发现的特点:(5’) (1)、请学生谈读书心得、感想。(4’) (2)、评价学生的回答,结合学生谈的感想,教师归纳一些要点:(投影。1’) ①科学的发现是很多科学家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 ②科学发现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③科学的发现需要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相结合 ④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八、本节小结:(1’)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形态、结构不同——多样性 共同的基本结构——统一性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多样性、统一性 细胞学说——统一性 九、教学反思: 1、内容熟悉、能抓住重难点。条理性强。 2、对学生的回答善于启发诱导。 3、板书的条理性不是很强。 4、讲原核、真核细胞概念的过程中,若能结合图片来讲则显生动和直观。 5、语言表达重复较多,表现为学生回答后,教师又重复,投影又放相关内容,显得累赘。不会使用“两者”之类的词语以减少累赘、拖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