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TP 1、功能: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注:生命活动的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葡萄糖); .. 生命活动的储备能源物质是脂肪。 .. 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 2、结构: 中文名:腺嘌呤核苷三磷酸(三磷酸腺苷) 构成:腺嘌呤—核糖—磷酸基团~磷酸基团~磷酸基团 简式: A-P~P~P (A :腺嘌呤核苷; T :3; P:磷酸基团; ~ : 高能磷酸键,第二个高能磷酸键相当脆弱,水解时容易断裂) 3、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酶 Pi (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过程:①CO2的固定: ② C3的还原: 3、总反应式: 光能 CO2 + H2 2 )+ O2 叶绿体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4、实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四、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等 (1)光照强度: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速率随着光照 强度的增加而加快。 (2)CO2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 加快。 (3)温度:光合作用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在最适温度时,光 合作用速率最快,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五、农业生产中提高光能利用率采取的方法: 延长光照时间 如:补充人工光照、多季种植 增加光照面积 如:合理密植、套种 光照强弱的控制:阳生植物(强光),阴生植物(弱光) 增强光合作用效率适当提高CO2浓度:施农家肥 适当提高白天温度(降低夜间温度) 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第三节 细胞呼吸 一、有氧呼吸 1、概念: 有氧呼吸是指活细胞在有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某些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2、过程:三个阶段 ① C6H12O6 + [H](少)+ 能量(少) 细胞质基质 ② 丙酮酸 + H22 + [H] + 能量(少) 线粒体 ③ [H] + O22O + 能量(大量) 线粒体 (注:3个阶段的各个化学反应是由不同的酶来催化的) 3、总反应式: C6H12O6 + 6H2O + 6O + 12H2O + 能量 4、意义:是大多数生物特别是人和高等动植物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二、无氧呼吸 1、概念: 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乙醇和二 氧化碳或乳酸, 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2、过程:二个阶段 ①: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细胞质基质 ② 丙酮酸2H5OH(酒精)+CO2 细胞质基质 (高等植物、酵母菌等) 或 丙酮酸3H6O3(乳酸) (动物和人) 3、总反应式: C6H12O62H5OH(酒精)+2CO2+能量 C6H12O63H6O3(乳酸)+能量 4、意义: 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短暂的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释放出能量以适应缺氧环境条件。(酒精会毒害根细胞,产生烂根现象) 人在剧烈运动时,需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消耗大量的能量,肌肉细胞则以无氧呼吸的 方式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释放出一定能量,满足人体的需要。 三、细胞呼吸的意义 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中间产物还是各种有机物之间转化的枢纽。 四、应用: 1、水稻生产中适时的露田和晒田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条件,增强水稻根系的细胞呼吸作用。 2、储存粮食时,要注意降低温度和保持干燥,抑制细胞呼吸。 3、果蔬保鲜时,采用降低氧浓度、充氮气或降低温度等方法,抑制细胞呼吸,注意要保持一定的湿度。 五、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过程(见书p69) 2、结论:酵母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 第五章 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 第一节 细胞增殖 一、细胞增殖的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生殖和遗传的基础 二、细胞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 (真核生物体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 无丝分裂 减数分裂 三、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 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直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注:①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②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 ③间期长,分裂期短; ④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长短不一。 2、有丝分裂的过程: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