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学科:综合实践 任教班级:五年级 任课教师: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在本学期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教材内容分析: 五年级综合实践包括以下两项内容: 一、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二、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 1、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养成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 2、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 3、通过劳动技术教育课的教学与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造精神。 5、增强学生的自我服务和服务他人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初步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3.注重与其它学科领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效。 4.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具有学校特色、本地资源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与教导处联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实验课题及实施措施: 教师课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研究 实施措施: 1、把教材中的劳动基础知识、技术要求、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等,通过讨论、讲解、演示等各种教学手段传输给学生。 2、通过教师讲授的劳动技术的知识、方法动手操作实践,巩固所学的知识。学生可采用边"授"边"练"的方法进行教学。 3、通过教师讲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方法,及时将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做好调整工作,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总结自己劳动收获,并且可以学习别的同学在实践中的经验,使以后做的更好。 4、不断激发学生兴趣,启动学生情绪,使学生在各个环节中都能全身心的投入。 5、要使学生不仅学到有关生活的最基本的知识,而且是有简单操作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和劳动习惯。 电教安排: 1.根据各种授课类型,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开阔学生知识面。 2.重视发挥音像教材、录音机、光盘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 学 进 度 周次单元课题课时 1一1.插花艺术1 22.变废为宝我能行1 33.缝衣服1 44.钉纽扣1 5二5.学包饺子1 66.做馒头1 77.学煮方便面1 88.家庭养花一1 9三9.家庭养花二1 2023.我有一双巧巧手一1 2023. 我有一双巧巧手二1 2023. 走进社区进行---环保调查1 13四13.打扫房间1 2023.布置房间1 2023.如何洗衣服1 2023.我学会了刷鞋1 17五17.手工缝制1 2023. 走进社区--绿化实践1 19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