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快速适应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使学生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较理性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较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较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和好的成绩。 二、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 本学期,我任教七(x)班。上课时,和学生配合好,把课堂气氛搞浓,争取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一定会有好的结果。我要尽快认识他们,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特别是课堂学习的态度,学习的兴趣,来促进他们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二)教材情况: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三、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七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 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能力: 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要求: 1、在教学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五、具体措施: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上课随时关注他们的反应,看他们是否参与到学习中,是否对生物有兴趣,鼓励他们多回答问题,对于他们的变化做好记录。课外走进他们的生活,带领他们去了解一些实际性的生物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争取呈现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校本教研,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3、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鼓励学生学会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 日期 | 内容 | 1 | 9.1.—9.3 | 第一章 第一节,第二节 | 2 | 9.6.—9.10. | 第一章 第三节,第二章 第一节 | 3 | 9.13.—9.17. | 第二章 第一节、第二节 | 4 | 9.20.—9.24. | 第三章 第一节 | 5 | 9.27.—10.1. | 第三章 第二节 | 6 | 10.4. —10.8. | 国庆放假 | 7 | 10.11. —10.15. | 第四章 第一节 | 8 | 10.18. —10.22. | 第四章 第二节,第三节 | 9,10 | 10.25. —11.5. | 期中复习 测试 | 11 | 11.8. —11.12. | 期中考试 | 12 | 11.15. —11.19. | 第五章 第一节 | 13 | 11.22. —11.26. | 第五章 第二节 第三节 | 14 | 11.29. —12.3. | 第五章 第四节、第五节 | 15 | 12.6. —12.10. | 第六章 第一节、第二节 | 16 | 12.13. —12.17. | 第六章 第三节 | 17 | 12.20. —12.24. | 第六章 第四节 | 18, | 12.27. —12.31. | 第六章 第五节、第七章第一节 | 19 | 1.3. —1.7. | 第七章 第二节 第三节 | 20 | 1.10. —1.14. | 期末复习 测试 | 21 | 1.17. —1.21. | 期末考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