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地理中图版单元测试AB卷 第五章认识大洲B卷

[复制链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蒙古国是亚洲最美的原始生态国度,蓝天白云,广阔草原,森林湖泊,青草碧波,还有洁白的羊群,水中倒映着大自然赐予它们的荒凉。盛夏的蒙古国草原,正是旅游的好时节。结合亚洲的区域划分(图1)和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气温和降水量柱状图(图2),完成1、2题。

 1.亚洲按地理方位划分为六大区域,与蒙古国位于同一区域的国家是(   )
A.中国、日本
B.印度、韩国
C.俄罗斯、朝鲜
D.哈萨克斯坦、中国
2.盛夏正是去蒙古国旅游的好时节,主要原因是(   )
①与我国大部分地区相比,蒙古国夏季较凉爽②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海滨沙滩③可以观赏到斑马、长颈鹿等热带动物④牧草茂盛,景色优美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亚洲中部雄踞着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许多大河从这里发源。下面是亚洲大陆沿30°N地形剖面图(甲)和沿80°E地形剖面图(乙)。读图,回答1-2题。

1.亚洲总的地势特点是(   )
A.中部高、四周低
B.东部高、西部低
C.中部高、南北低
D.中部高、东西低
2.受地势影响,亚洲的河流(   )
A.多世界大河
B.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
C.有结冰期
D.流量季节变化大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读亚洲地理位置分布图和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1—2题。

1.读图,关于亚洲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亚洲全部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B.亚洲东隔大西洋和北美洲相望
C.亚洲横跨寒带、温带、热带三个热量带
D.亚洲西南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
2.读图,关于亚洲气候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
A.气候复杂多样
B.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C.季风气候显著
D.温带海洋性气候典型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读“亚洲的气候类型图”,回答1-2题。

1.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序号⑦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分布面积最广,它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2.关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南北跨纬度大
B.东西距海远近差异大
C.植被类型多
D.地形复杂并且起伏大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文明互鉴之光照亮未来,2020年7月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主题纪录片《亚洲文明之光》。据图回答1-2题。

1.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中,不在亚洲的是(   )
A.尼罗河流域文明
B.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文明
C.印度河一恒河流域文明
D.黄河一长江流域文明
2.下面关于文明发祥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主要人种为白种人
B.印度河一恒河流域位于南亚
C.黄河一长江流域人口比较稠密
D.以上说法都不对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读下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南以直布罗陀海峡与北美洲为界
B.亚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
C.主要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D.老挝是依靠石油资源获得高收人的国家
2.下列关于亚洲自然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西南以直布罗陀海峡与北美洲为界
B.亚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
C.主要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D.老挝是依靠石油资源获得高收人的国家

※题型:读图填空题※知识点:读图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地理


研学背景:在学习完亚洲以后,太原市某中学学生开展网络模拟“游学亚洲”的地理研学活动,通过游历亚洲各国,进一步熟悉和了解亚洲。下面为网络模拟地理研学线示意图。

研学思考
1.第一组学生从图中新加坡出发,按照研学路线,一路向北到达俄罗斯的楚科奇自治区北冰洋沿岸恰翁湾,路途中经过的特殊纬线是_______、_________,在此次研学路线中,依次跨越了热带、__________带和______________带,最后小组的同学总结得出: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___________的大洲。
2.第二组学生从我国北京去往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有同学提出假如到达安卡拉后自己佩戴的手表一定需要调整时间,你认为需要这样做吗?请说出理由。
3.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特点。
4.亚洲孕育了许多世界之最,请任意列举三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