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鉴于大家对优学生物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二生物第一单元试卷理科,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二生物第一单元试卷理科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蒋建武 审卷:戴卫军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以下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写在答卷中) 1.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 ) 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 B.牛奶被饮入胃中 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 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 2.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作用的是( ) 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 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02和吸入O2 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3.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4. 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前者随后者而变化的情况与右图曲线的走势不相符的是( ) A.抗利尿激素分泌量---饮水量 B.爱滋病患者T细胞浓度---HIV浓度 C.胰岛素浓度---血糖浓度 D.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甲状腺激素浓度 5.吞噬细胞不参与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 B.体液免疫 C.细胞免疫 D.合成并分泌抗体 6.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它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 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C.所有的神经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 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 7.下列各组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的是( ) A.唾液腺、垂体、肠腺 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 C.睾丸、汗腺、皮脂腺 D.卵巢、胃腺、肝脏 8. 右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中①、②、③、④ 代表分布在不同部位的液体,其中哪一部分直接构成内环境 A.① B.② C.③ D.④ 9.当抗原首次入侵机体时,分化为浆细胞的是( ) A.吞噬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记忆细胞 10.下列属于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分别是( ) A.注射胸腺素,口服抗体 B.注射卡介苗,输入抗体 C.注射麻疹疫苗,口服球蛋白 D.移植胸腺,输入淋巴因子 11.在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狗在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这一反射活动中,唾液腺和支配它活动的神经末梢一起构成效应器 B.兴奋传导时,往往是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 C.在人体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元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与膜外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 D.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12.如图所示,神经纤维MB段距离长于MC段,在M处给以电刺激,在B,C处用电流计测其电位变化,电流计指针 ( ) A.不动 B.向左摆 C.向右摆 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 13.在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 C.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D.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14.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一组是( ) A.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接种卡介苗 B.种牛痘预防天花与皮肤的屏障作用 C.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注射百日咳针后不再患百日咳 D.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与服用小儿麻痹预防糖丸 15.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 A.造血干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16.右图为某种营养物质在人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 对该图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曲线可以反映的是正常人血糖含量的变化 B.AB段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增加 C.血糖的氧化分解等使营养物质在BC段下降 D.CD段逐渐上升是由于肝糖元和肌糖元的分解补充 17. 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腺体组成 B.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C.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单方向的 D.脊髓中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18.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 ) 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 B.酶和激素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乳酸和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19.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浆蛋白 ②葡萄糖 ③血红蛋白 ④无机盐 ⑤激素 ⑥尿素 ⑦二氧化碳 ⑧呼吸酶 A.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④⑤⑦⑧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⑥⑦ 20. 右图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21.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②突触小体可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③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方向与突触小泡移动的方向相同 ④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⑤兴奋从轴突传递到细胞体只能通过突触实现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22.已知突触前膜的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膜的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会使( ) A、突触前膜神经元兴奋时间延长 B、突触后膜神经元兴奋时间延长 C、突触前膜神经元抑制时间延长 D、突触后膜神经元抑制时间延长 23.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24. 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2、3分别是B细胞和记忆细胞 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C.细胞2能产生淋巴因子 D.细胞2、细胞3和细胞4均能识别抗原 25.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C液减少 B.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淋巴 C.抗体存在于A、C等处 D.A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3层膜结构 26. 小肠壁的肌细胞,从下列哪种液体中直接吸收葡萄糖 ( )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小肠 腔 27.血液,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示意图如右图,指出图中哪个箭头表示是错误的( ) A.①白细胞B.②组织液C.③水D.④红细胞 28.维持内环境稳定有关的生理活动是() A、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尿素上升 B、干渴时尿量明显增多 C、人组织细胞受损后,通过再生产生新的细胞 D、炎热的夏天,人体内产生的热引起发汗而使体温不至于上升 29.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 A. 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 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 30.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C )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每空2分,共6分)右图表示甲、乙、丙3种海螃蟹在其他生活环境条件一定时,实验条件下不断改变海水盐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天然 海水的浓度约0.5ml/L)。 (1)渗透压调节能力量差的是_______蟹。 (2)在海水和淡水中都能生活的是_______蟹。 (3)在盐浓度比天然海水还低的海水中,才能发挥调节能力的是 蟹。 32.(每空2分,共12分)在神经和激素的调控下人体能够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右下图是甲 状腺激素分泌调控模式图, 主要包括①至⑤五个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寒冷刺激后,图中过程 的活动较其它过程更早增强,过程 产生的激素可作用于肝细胞,使其代谢产热量增加。 (2)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正常人体会立刻感觉到冷,请根据反射弧有关知识写出冷的感觉产生的图解。 (3)TRH表示 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后,激素TRH及TSH的含量将下降,我们称此种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_。 (4)有一种疾病是体内产生了大量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可以结合TSH受体而充当TSH的作用,从而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这类疾病在免疫学上称为 病。 33.(每空2分,共10分)右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③、⑤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用字母表示 ) A.神经递质 B.载体蛋白 C.性激素 D.血红蛋白 E.呼吸酶 F.抗体 (2)外界环境温度下降刺激皮肤感受器, 感受器产生兴奋时,此过程中神经纤维膜内 电位变化是 。神经冲动传导到位于 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维持体温的恒定。 (3)若⑥表示侵入内环境的某种病毒,则机体将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清除该病毒。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的是 细胞。 (4)图示表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 共同调节的结果。 34.(每小题4分,共12分)某科学家正在进行有关治疗艾滋病药物的研究,以找出在受到 HIV感染后,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最佳时间。经过研究获得实验结果如图A、B、C所示。 根据上述数据和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在感染HIV之后的第800天到 2023天内,血液中T细胞的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2)请你预测一个被HIV感染的人,在受感染的第2023天时T细胞的数量,请给出一个范围),并说明理由 。 (3)根据图B和图C,你认为一个人在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的第800天至第2023天这个时间段内,进行药物治疗的最佳时间是何时?用图上的数据来支持你的论点。(该药物对人体有很大的副作用,且较难被病人接受) 。 湘阴一中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单元测试 座位号 高二生物(理科)答题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20232023910 答案 题号20232023202320232023 答案 题号20232023202320232023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每空2分,共6分) (1) 。(2) 。(3) 。 32.(每空2分,共12分)(1) 。 (2) 。 (3) 。 (4) 。 33.(每空2分,共10分) (1) (2) 。 (3) 。(4) 。 ( 34. (每小题4分,共12分) (1) 。 (2)。 (3)。 湘阴一中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单元测试 高二生物(理科)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20232023910 答案DDBCDBBBCB 题号20232023202320232023 答案BDDCBDDDDD 题号20232023202320232023 答案DBBCCBDDD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6分)((1)乙 (2)丙 (3)甲) 解析:(1)其血液浓度随着海水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呈正比例函数图象,说明其对外界环境基本没有缓冲调节作用。 (2)由图可见,丙的图象在低浓度区域和高浓度区域都有两个缓坡,说明其在两种条件下都能进行渗透压调节。 (3)由图可见,甲的图象在低浓度区域有缓坡,即其可在低浓度区域进行渗透压调节,题目又给出天然海水的浓度约为0.5mol/L,所以选甲。 32、(12分)(1) ① ③ (2)寒冷剌激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产生冷觉 (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负)反馈调节 (4)自身免疫 33、(10分) (1)A、F (2)由负变正 下丘脑 (3) 效应T (4)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体液免疫) 34、(12分)(1)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感染 HIV之后的第800天到2023天期间,血液中T细胞的数量大幅度减少。 (2)在受感染的第 2023天时,T细胞的数量大约是在800- 950个/毫升之间。因为从图A的第0天数据可知,第800天和第2023天时,T细胞的数量分别约为980个/亳升和760个/毫升,而800天以后T细胞的数量应当是下降的。 (3)最佳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的时间应为第800天。因为第2023天开始治疗时,需要最高浓度的药物,在治疗100天以后,T细胞才达到第800天相应剂量药物进行治疗所达到的数值。而随后,治疗所需的药物浓度就大幅下降,治疗效果依然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