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紫金县尔崧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卷

[复制链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中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B.中国陆地领土主要位于热带
C.中国东临太平洋,东部广大地区雨量充沛,利于农业生产
D.中国领土跨纬度近50°,南北气候差异大,为我国发展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读“中国政区图”(图1),完成1~3题

1.我国领土的最西端在(   )
A.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处
B.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C.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D.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
2.我国南北跨纬度(   )
A.约49°
B.约69
C.约80°
D.约57°
3.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地球五带中的(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000多千米,跨60多度,这就造成了(   )
A.
B.
C.
D.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我国共有5个自治区,它们分别是(   )
A.甘、桂、琼、台、新
B.青、宁、吉、新、内蒙古
C.内蒙古、桂、新、宁、藏
D.粤、闽、新、宁、内蒙古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我国是一个临海国家,东部濒临的海域由南到北依次是(   )
A.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B.黄海、南海、东海、渤海
C.南海、东海、黄海、渤海
D.渤海、黄海、南海、东海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位于我国东面,又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是(   )
A.文莱、印尼                      B.韩国、日本
C.朝鲜、韩国                      D.菲律宾、马来西亚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读图3,完成1~4题

·1.图中①省的简称是(   )
A.粤
B.闽
C.桂
D.琼
2.图中②海域是(   )
A.黄海
B.东海
C.南海
D.渤海
3.图中我国第一大岛屿③是( )
A.台湾岛
B.海南岛
C.东沙群岛
D.崇明岛
4.图中④省的行政中心是(   )
A.台北
B.桂林
C.海口
D.广州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各省区轮廓与其名称、简称、省级行政中心搭配正确的是(   )
A.①一黑龙江一龙一哈尔滨
B.②一湖北一鄂一武汉
C.③一云南一滇一西宁
D.④一广东一粤一广州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进行了动态调整(如图5)。读图,完成1~3题

1.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的生育政策是为了(   )
A.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B.解决人口分布不均问题
C.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
D.缓解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2.近20年来,与我国人口政策调整密切相关的国情是(   )
A.老年人口比重增加
B.劳动人口比重升高
C.人口的死亡率升高
D.人口迁移数量增加
3.一个国家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说明(   )
①人口政策只能解决人口增长问题②人口政策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③人口发展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④人口增长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目的是(   )
A.为了使我国经济发展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B.减少人口数量,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C.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D.增加人口让社会有更多的富余劳动力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不属于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地区的是(   )
A.西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结合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山东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
C.漠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
D.平原、盆地人口少,高原、山地人口多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方寸邮票也能体现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经济、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特色。图7是我国发行过的几张有关少数民族内容的邮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那达慕大会
B.图②的少数民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C.图③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
D.图④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海拔高,光照强,地热资源丰富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读“某地区山脉示意图”(图10)。

图中山脉以西的地形区是(   )
A.东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题型:读图填空题※知识点:读图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图11)和“中国部分地形分布示意图”(图12),完成1~4题。

1.下列山脉中,属于我国地势第二级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
A.昆仑山脉
B.祁连山脉
C.横断山脉
D.太行山脉
2.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最主要的地形是(   )
A.高原
B.平原
C.盆地
D.山地
3.我国地势总的特征是(   )
A.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B.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C.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分布
D.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
4.我国地形的特点是(   )
A.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B.类型多样,平原面积广大
C.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西低东高,呈阶梯状分布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四幅图中,表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歌词中反映了我国的气候特点是(   )
A.气候复杂多样性                     B.气温年较差较大
C.季风气候显著                      D.海洋性特点显著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小桥流水人家”反映的干湿地区是(   )
A.湿润地区     B.干早地区     C.半湿润地     D.半干旱地区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下列关于我国气候及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大,冬季普遍高温
B.我国年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
C.我国大多数地区降水集中在5-9月
D.我国旱涝、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频繁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我国古代诗词歌赋中,有许多是描述地理规律、地理景观的名词佳句。下列名句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景象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反映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词中的“春风”指的是冬季风
D.“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映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特点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我国地域辽阔,许多大河源远流长。下面关于图14中①②两条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流①中游有“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的情景
B.河流②下游水能资源丰富,被称为“黄金水道”
C.①②两条河流都发源于青藏高原,最终流入太平洋
D.有凌汛现象、无结冰期是①②两河共同的水文特征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长江和黄河都流经我国的(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我国河流众多,其中注入北冰洋的是(   )
A.额尔齐斯河     B.塔里木河     C.黑龙江     D.澜沧江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读“黄河流域图”(图15),完成1~3题。

1.古诗“黄河之水天上来”中的“天上”是指黄河发源于(   )
A.唐古拉山脉
B.昆仑山脉
C.巴颜喀拉山脉
D.喀喇昆仑山脉
2.黄河形成“地上河”的河段是(   )
A.源头一①
B.①-②
C.②-③
D.③一④
3.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有效措施是(   )
A.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B.陡坡地建梯田
C.扩大荒地开垦面积
D.植树种草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读“长江流域略图”(图16),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图中的地理事物名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山脉一巴颜喀拉山脉
B.②城市一重庆
C.③水利枢纽一三门峡
D.④河流一湘江
2.长江干流上甲、乙两处的差异是(   )
A.甲处流速较慢
B.乙处流量较小
C.甲处水能蕴藏量较丰富
D.乙处有结冰期
3.长江流域洪水发生的频率很高,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围湖造田
B.河流含沙量大
C.流域内经常受台风影响
D.流域内降水集中,降水丰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