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源自博物学,经历了实验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而进入了系统生物学时期。优学生物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二生物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堂练习,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1、下列有关计划生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全面实施计划生育 B.2023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C.2023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D.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2、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人口增长 开垦土地 植被破坏 频繁 B.人口增长 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 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 C.人口增长 开垦土地 自然灾害频繁 D.人口增长 人均耕地减少 自然灾害频繁 被破坏 3、当前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 A.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B.大气污染严重 C.河流、湖泊水质恶化 D.城市垃圾难以处理 4、青山绿水与穷山恶水两个词语的.深刻含义说明,在生态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 A.山 B.土 C.水 D.森林 5、到2023年,我国总人口数量要控制在 ( ) A.13亿以内 B.14亿以内 C.15亿以内 D.16亿以内 6、我国的人均淡水占有量只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 A.1/2 B.1/3 C.1/4 D.1/5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了空前的环境危机 B.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 C.人为因素是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生物资源的唯一手段 8、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三大问题是 ( ) A.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B.土地气和缺水问题 C.人口、垃圾和城市问题 D.森林、矿产和生态问题 9、下列有关中国的人口和城市化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的人口问题表现为老龄化严重 B.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居高不下 C.中国的城市人口比重已高于发达国家 D.中国城市化速度已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10、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特征是(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高的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11我国西部因历史和气候的原因,生态环境较差。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考虑 ( ) A.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以保护和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 B.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减轻人类对环境的压力 C.治理严重的水污染,从而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D.发展乡镇企业,增加收入,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12、下列解决粮食危机的方法中,最不合理的是( ) A.通过一定的方式,大大提高光照强度,达到增强光合作用的目的 B.利用生物技术手段,使更多的农作物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固氮本领,提高产量 C.通过杂交法培育新品种,提高产量 D.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新品种,提高产量 13、据有关专家预算,到2023年,中国按16亿人口计算,每年约需粮食10亿吨,每公顷耕地需要产粮13.5吨, 也就是说到2023年中国粮食单产同现在相比需要提高2.7倍才行。这个事实说明 ( ) A.达到这些指标是相当困难的 B.控制人口和保护耕地,对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2023年中国粮食单产将会同步提高 D.2023年中国粮食需要大量进口 14、在南海某岛上迁入一些农户,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若干年后,岛上人口增长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1)该岛在m年内,人口增 长呈________曲线。当人口数 量接近n线时,环境阻力越来越大,n是该岛的_______。 (2)当人口数量强行增长到O点时,就会很快下降到P 点, 原因是人口剧增后,岛上生活资源发生短缺,各种人为因 素使生态系统的_________遭到破坏,加上人们为争夺生活 资源而使该岛越来越不适于人类居住,导致人们大量 ________所致。 (3)若干年后岛上人口数又从P点上升到Q点并稳定在n线上,以上事实说明该岛上生态环境的_________是有限的,人类发展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的自身发展规律,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5、近几十年来,我国东南沿海一些城市人口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性别比例适当 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16、下列不属于造成环境危机原因的是 ( ) A.环境污染 B.自然资源破坏 C.大力开发闲置土地 D.人口的急剧增长 17、鄂尔多斯高原过去曾是草原和森林,现已成为荒山秃岭的原因是 ( ) A.气候寒冷,对草木生长不利 B.干旱少雨,植物生长缓慢 C.风大沙多,气候恶劣 D.过度开发,破坏生态环境 18、建设生态农业,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 A.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 B.实现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 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 D.减轻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19、预测某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 A.人口数量 B.人口密度 C.性别比例 D.年龄结构 20、据报道,我国西南某地区是一个仅有5万人的地方,患呆小症者竟高达1 223人,占全区人口的2.3%,科学 工作者通过调查了解到:2023年,该地区并未出现过呆小症。当时该地区森林茂密,覆盖率在40%以上,自然条件良好。后来毁林开荒,森林覆盖率下降到10.4%,也就伴随着呆小症的发病率大幅度提高。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毁林开荒与呆小症流行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患有呆小症的小孩成年后,还可能患的病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预防呆小症的继续出现,当务之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现象说明,人对自然界的任何行动,必须考虑到对生态系统中________的影响.必须遵循_____________。 (5)该地区对呆小症流行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一事实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图,据图答题: (1)水是生命之源,地球表面约70%被水覆盖,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而能被人类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O.3%,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2可知,到2023年时,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与建国初期相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导致可用淡水、人均耕地迅速减少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生物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堂练习,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