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卷

[复制链接]


16岁以下
16~60岁
60岁以上
2000年
22.89%
66.78%
10.33%
2011年
16.60%
70.14%
13.26%

A.乡村人口的比重不断降低
B.我国劳动力资源十分紧缺
C.我国社会养老负担逐渐加重
D.16岁以下的人口比重降低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读我国某地区的景观图,根据图中的建筑风格和民族服饰分析,该少数民族的名称及主要分布地区是(   )
A.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
C.傣族—云南省
D.朝鲜族—东北三省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读中国地形剖面图,观察我国的地势特征,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降水
B.使许多大江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部的水上交通
C.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有利于发展内河航运
D.河流在阶梯交界处蕴藏了巨大的水能资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图所示的甲和乙是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是西南季风,来自太平洋
B.甲、乙相比,乙影响我国降水的范围更广
C.夏季风过强,我国东部地区会出现南旱北涝的景象
D.受夏季风影响,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早,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晚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读下图,甲河是流经该省区的最大河流,下列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黄海,②是东海
B.图中的省会城市是南京
C.该河下游水流平缓,江阔水深,有巨大的航运价值
D.该河在图中的河段,易发生凌汛现象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读我国四种农业生产地区示意图,回答下题:

1.图中数字③所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
A.林地
B.耕地
C.草地
D.沙漠
2.图中④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
A.种植业
B.林业
C.水产养殖业
D.畜牧业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铁路运输是一种适宜长距离运送客、货的现代化运输方式,读我国部分地区铁路分布图,回答下题:

1.从上海到兰州走最便捷的路线,依次经过的铁路枢纽有(   )
A.徐州、郑州、西安
B.南京、济南、郑州
C.西安、南京、徐州
D.南京、武汉、洛阳
2.下列铁路附近,既有观光、文化旅游景点,又有沙漠探险内容的是(   )
A.沪杭线—京沪线—京哈线
B.陇海线—宝成线—成昆线
C.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D.陇海线—兰新线—南疆线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山脉中,不是阶梯分界线的是(   )
A.横断山脉     B.雪峰山     C.天山       D.巫山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上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平原和盆地     B.高原和盆地     C.高原和山地     D.平原和丘陵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面关于我国季风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主要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以西南风为主
B.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和大西洋,温暖湿润
C.我国的季风活动不稳定,导致我国旱涝灾害频繁
D.冬季风受海陆和地形因素的限制,影响不到我国的东部地区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读下列表格,形成那曲和南京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地名
纬度
海拔(米)
1月均温
7月均温
那曲(西藏)
31°12′N
4808
-12.6℃
9.0℃
南京(江苏)
32°00′N
8
2.4℃
27.8℃

A.地势       B.季风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我国夏季气温的主要特点是(   )
A.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气温都较高
B.南北气温差异大
C.气温最低区域在北方
D.东高西低,气温差异大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我国干湿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以干旱、半干旱区为主
B.我国的东北地区,因降水量较少,没有湿润区
C.我国的台湾地区,主要以湿润区为主
D.我国的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大致以800毫米的等降水量线为界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塔里木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         B.河流年径流量小
C.河流属于内流河             D.河流汛期主要在冬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长江荆江河段的突出特点是(   )
A.落差巨大,水流急             B.江宽水深,流量大
C.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D.冬季结冰,有凌汛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据2011年统计数字,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2173万公顷,约占我国国土面积比重的12.7%。读下面两幅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耕地总量大,但人均面积很少,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B.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草地所占比重最大
C.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
D.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小,为解决粮食问题可以把草地开垦为耕地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我国水资源最贫乏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缓解了北京市供水不足的燃眉之急,读“南水北调工程中线路线图”,回答下题。

1.阴影部分中,A省区名称、B省区简称分别是(   )
A.河南省、皖
B.河北省、晋
C.湖北省、冀
D.河南省、冀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能够缓解用水紧张的区域是(   )
A.云贵高原
B.华北平原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行为中,符合“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关紧水龙头,防止滴漏
B.人走灯不灭,照亮房间
C.求美味,多吃炭火烧烤
D.讲卫生,多用一次性餐具

※题型:读图填空题※知识点:读图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读“中国季风示意图

和“中国气候类型图”
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一中的箭头①、②中,代表我国冬季风的是,冬季风的主要特点是。
2.季风是影响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季风影响,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呈现出的规律。
3.受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分布着典型的季风气候,读图二,其中的①是(气候类型),②是(气候类型),④地由于受不到季风的影响,大多数为气候。

※题型:读图填空题※知识点:读图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读中国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①是(河流名称),它发源于(山脉),该河流上、中游的分界点是,图中字母a代表了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水利枢纽工程。
2.图中河流②发源于(省级行政区名称),其中、下游的分界点是,该河流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游河段。图中字母b代表的是世界第一大水电站水电站,该河流下游因航运价值高,有之称。
3.图中数字③代表的河流是,它是我国唯一一条注入的河流。
4.图中数字④代表的河流是,它最终注入了。

※题型:综合读图题※知识点:综合读图题※试题难度:中等
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示意图”和“我国南、北方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比例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

1.根据图中信息,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其中,秦岭——淮河以北以为主,以南以为主。我国的林地主要分布在、和东南部的山区。
2.土地利用要因地制宜,下列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合理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发展林业
B.内蒙古高原主要发展畜牧业
C.大兴安岭主要发展种植业
D.新疆主要发展渔业
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请你列举一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国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以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4.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对我国南、北方地区水资源和耕地资源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南方水资源多,耕地多
B.南方水资源少,耕地少
C.北方水资源多,耕地少
D.北方水资源少,耕地多
5.解决我国华北地区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南水北调
B.兴修水库
C.节水灌溉
D.大水漫灌
6.保护水资源,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是(   )
A.立法保护
B.兴建污水处理厂
C.提高节水意识
D.提高水价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读下列省区轮廓图,图中代表的省区与其简称及其行政中心的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甘肃省—陇—兰州             B.广东省—粤—广州
C.云南省—云—昆明             D.湖北省—鄂—武汉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图是我国人口资料统计图表,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