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认同动物的运动要依赖一定的结构的观点,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重大意义,从而真正理解运动和行为的关系,为今后学习动物的行为打下基础。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相互合作的信心和能力。 三、情感目标: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树立严谨的生活态度,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运动系统的组成及相互关系,运动需要身体各系统的配合才能完成,运动对动物的生存有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 运动是动物结构和功能的统一,运动是动物行为的具体表现。 教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猪的胫骨和脊椎骨各一根、自制模型、条形木棍(一头钻洞)、小铁钉1个、玩具汽车、细绳。 学具:20 cm×2 cm纸板(或木板)2块、皮筋2根、小铁钉1个。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 ①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哪些?②动物为什么能运动? 导入新课 : 提供一组动物捕食、迁徙、求偶的视频材料。 提问: 1、这些动物在做什么? 2、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了生存和繁殖) 3、你根据什么来判断动物在取食?(如:虎奔跑,虎咬住鹿的颈部) 4、所有动物的取食方式都一样吗?(不一样)5、简述动物捕食的过程。(动物捕食时需要观察、奔跑和扑咬等) 小结:同捕食有关的运动是动物的捕食行为,同理动物也有繁殖行为等,所以运动是动物行为的具体表现。 运动系统的组成: 学生讨论得出:运动需要骨、骨连接(关节)和骨骼肌共同完成。 骨的外形和作用 : 取猪的胫骨和脊椎骨各一根,让学生观察骨的外形。多媒体课件提供常见杠杆作用的动画,让学生分析骨在运动中的作用。 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1、多媒体课件提供关节运动的动画,师生共同分析关节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关节脱臼的原因和后果。 2、演示一根木条不能弯曲,两根木条连接后可以弯曲,连接处相当于关节,说明关节就是骨连接的方式。 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 1、多媒体课件演示骨骼肌的结构,观察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骨上的特征。 2、多媒体课件提供骨骼肌受刺激收缩的视频,说明骨骼肌有受刺激产生收缩的特性。 3、用木棍和细绳演示,说明骨骼肌附于不同骨的特点。 4、用玩具汽车和细绳演示,说明骨骼肌只能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并且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特点。 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关系: 课件动画演示伸、屈肘运动,然后引导学生做伸、屈肘运动,感觉运动时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变化,最后用自制模型演示运动时骨骼肌(用弹簧代替)的变化。学生制作模型,观察模型运动时皮筋的变化情况。 小结:骨骼肌受到来自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牵引骨绕关节活动,引起躯体产生运动。 观察人体骨骼标本: 多媒体给出人体骨骼标本,学生观察人体的上肢骨和下肢骨,认识与运动有关的重要关节的位置。 运动同身体各系统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在体育课上运动时,自己身体的各种生理特征变化。理解动物的运动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的配合才能完成。 巩固理解: 讨论回答: 1、肌肉拉伤或骨折后,人就不能正常活动,为什么? 2、通过学习,你认为在劳动和体育锻炼中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小结:运动需要运动系统来完成,同时也需要身体各系统的配合。作为生活在集体和社会中的个人,我们应当承担起对集体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动物的运动不但依赖一定的身体结构,还需要身体其他系统的配合。运动对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有重大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