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理念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口正是生物课探究性学习的追求。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已有的经验,注重学生的课堂体验和感悟,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分析观察、语言表达、想象猜测、逻辑推理等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养成愉快享受学习过程及科学的思维习惯,从而能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细胞的生活》,第一课时: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包括三个知识点: 1 、细胞中含有哪些物质; 2 、细胞膜的作用; 3 、细胞中的能量是如何转换的。本节内容是七年级生物中最抽象、最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距离较远,要比初二学生先学习能量的知识,要比初三的学生先学习化学分子的概念,教学内容难度较大,本节课主要介绍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为今后继续学习细胞的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学情分析 生物课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课程,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而多数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较差,我抓住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任何未知事物都充满好奇的特点,通过实验及游戏激发学习兴趣,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课标的要求,综合九中学生的不同层次结构特点,我确立了一下教学目标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的教学内容。 知识目标 1.说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 2.了解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3.描述细胞质中线粒体和叶绿体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体验感悟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及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细胞的生活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培养学生积极动脑,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情感,养成愉快享受学习过程及科学思维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重难点突破 教学重点: 1.细胞中含有的物质 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3.叶绿体、线粒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1.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2.叶绿体、线粒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突破 利用多媒体课件及演示实验,让学生充分进行观察思考与推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总结归纳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物质及细胞膜的功能,利用学生即兴表演加深对细胞膜功能的理解,则通过从生活实际入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出发动机是汽车中的能转换器,细胞中也有类似发动机那样的能量转换器,进而采用讲授法与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自学并掌握线粒体及叶绿体的作用。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课程为本、追求实效、实践创新”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演示实验及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渐认识细胞的生活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通过现场游戏演绎等手段帮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从而圆满的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如观察方糖在水中的溶解,直观感受到方糖分子消失在水分子中,增加直观效果,在燃烧新鲜植物叶片的过程中,学生直观感受到了叶片在燃烧过程中水分蒸发,烧掉了有机物,剩下了无机物,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从而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演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课堂游戏环节中,则同学们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来积极参与活动,加深了对细胞膜功能的理解,从而轻松突破难点。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 学生活动 | 教师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回忆学过的内容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进入学习状态 投影展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