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教学设计]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一、教材分析

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都离不开环境对他们的影响。那么,生物又是怎样适应和影响环境的呢?教材是按照“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两部分编写的。第一部分出示了几幅图片,试图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图片,理解各种生物都是与环境相适应的;第二部分是让学生通过“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理解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最后总结: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二、设计思想

一般在设计这样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往往会考虑用两节课的时间,第一课时: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和图片,课上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第二课时重点组织学生做“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研究活动。笔者认为,第一课时若能用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相对真实的实物(或标本),让学生能近距离、全方位地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感受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关系,比单纯地看图得结论要好得多。所以,设计这节课,我们是想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能利用已有生物学知识,提出相应的问题,然后再利用学校有限的资源,通过“给生物找个家”的活动,让学生更直接、更亲近地去领悟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观察和思考,体验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建构起新的认知层次,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同时生物也影响着环境。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图片资料和标本,学会从多角度去观察和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

(2) 通过观察图片资料、标本,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概括和表达的能力以及达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3)理解人类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和其他生命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四、课前准备

准备三、四幅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几种不同环境下生活的生物标本(动物、植物),用布将这些标本罩上并编号;放大镜;学生分成七、八个小组,围坐在放有标本的实验桌周围。

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向学生展示三幅生物和环境非常和谐的照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