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Ⅰ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尝试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教学重点 1.通过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了解空气 2.质量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3.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学准备 1.教师: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资料;指导学生调查家庭成员的吸烟情况;准备有关吸烟危害性的资料。 2.学生:调查家庭成员吸烟情况;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分配 2课时 Ⅱ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回答问题。 复习提问:呼吸运动是如何进行的? 导言: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呼吸,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的健康。 2.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2.1资料发布 2.1.1几位学生上讲台发布所收集的有关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情况的资料,其余学生聆听并对资料内容表示惊讶,产生触动。 课前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信息,上课时指导学生发布这些信息。 2.1.2阅读课本P52~53的资料分析,并分组讨论问题。学生代表本组同学的意见,组内其他学生补充。 指导阅读,组织并参与学生讨论,分析、评价,给予鼓励。 资料分析 2.1.4说出调查结果。通过交流分析,了解吸烟的危害。 课前组织学生调查各自家庭成员的吸烟情况,为家长算笔吸烟帐。 引导学生认识到吸烟的危害性。 分析资料,并质疑:吸烟危害健康,为什么有人还要吸烟呢? 小组成员阐明对吸烟的看法,并提出可行的策略方案。 2.1.5展示从报纸上剪贴的吸烟危害健康的资料,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2.2在教师的引导下交流,说出治理沙尘暴的对策。 出示沙尘暴的资料,让学生了解沙尘暴对人体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2.1结合肺内气体交换的原理,理解煤气中毒的原因,提高防范意识。 讲述煤气中毒的原理,加强学生的防范意识,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3.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阅读并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疑惑。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探宄方案,让学生通过阅读,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采集和测算空气中尘埃粒子及探究方法 强化认识,进一步了解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展示探究步骤,提出在探究中应注意的事项。 小结和练习 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通过本节课所学习到的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提高。讨论如何完成课后练习。 课后探究 课后分组,小组成员分工采集和测算当地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并将结果进行公布和交流。 组织分工,强调活动的注意事项,参与交流,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评价。 课后活动 到有关部门获取有关当地空气质量的资料,了解当地存在的空气质量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改进建议。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Ⅲ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利用课件展示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图片资料和几种大气污染的图片进行导入,让学生明确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接着让学生做憋气(30 s)小游戏,引出空气对人的重要性,进而引入本节新课。 本节课我分为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布置学生预先查阅资料,引导学生事先做个调查,调查“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情况”的资料、图片;亲属中吸烟的人数,亲属中“呼吸系统疾病与空气质量的关系”,“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分析”等等。学生利用自己查阅到的资料在课堂上与课本的“资料分析”一起进行讨论;二是学生进行探究实验—采集和测算空气中尘埃粒子,通过实验室学生了解当地的空气污染情况。通过讨论和实验,使学生明确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并认识到工厂排放的废气、燃烧的垃圾、汽车尾气等都是污染大气的祸源,它们时刻袭击着我们的呼吸道和肺,使呼吸系统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让学生特别关注大气污染问题,并积极参与防治大气污染的活动。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应当怎样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 但在上课时却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调查到的资料基本上都是关于“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情况”这一方面的,其他方面资料很少,几乎没有人调查亲属中吸烟的人数,亲属中“呼吸系统疾病与空气质量的关系”,致使最后要由老师补充这方面的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