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优学生物网为您整理提供: 课 题: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途径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1、识别血液循环模式图,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辩证的分析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说出血压与脉搏的概念及正常数值。 3、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体验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影响,学会健康地生活。 教学重点: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辩证的分析血液循环途径。 教学难点:理解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课 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课 师问题导入:当你生病打点滴(静脉注射)时,从手部注入的药物是怎样到达病灶的? 生猜测:可能是通过血液运输实现的。 师进一步引入:早在17世纪,科学家就通过实验发现了人体中血液是流动的,科学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发现血液在心脏的推动下,在血管中按一定的方向不停地流动,体内的一些物质就以血液循环为载体,完成运输、交换、排泄等生理过程。 二、 进行新课 1、教师投影展示血液循环动画,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以下问题; 问题展示: (1)、回想心脏结构及与心脏四腔相连的血管名称、内部血液流向; (2)、能说出人体有几条血液循环路线; (3)、尝试说出血液循环途径; (4)、结合已有知识(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推测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发生了哪些变化? 2、学生结合课本和动画合作交流五分钟左右。 3、学生成果展示:各组学生代表根据教师发放的血液循环模型展示以上答案,重点说出循环途径及血液成分变化及部位。 (要求用红笔标出动脉血,用蓝笔标出静脉血。) 4、教师引导并梳理重点知识: 人体的血液循环实际包括三个“两”,即: (1)两条途径 : 体循环和肺循环,二者的联系可板书为: 体循环: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全身毛细血管 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肺循环: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动脉 右心室 (2)两对概念: 动脉与静脉;动脉血与静脉血。要明确前者的区分标准是看血流方向,而后者的区分标准是看含氧多少和血液颜色。(师点明:并不是动脉中一定流动脉血,静脉中一定流静脉血)。 (3)两处交换 : 即组织处的物质交换和肺泡处的气体交换,这也是血液循环的意义所在。 (在板书中进一步标出) 组织细胞 氧气、养料 二氧化碳等废物 体循环: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全身毛细血管 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肺循环: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动脉 右心室 氧气 二氧化碳 肺泡 5、学生谈收获并质疑,例: (1)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并在心脏处汇通在一起。 (2)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约用30秒。 (3)心脏本身所需的养料和氧气是通过什么途径运输的? 6、教师肯定成绩,解答疑难点:心脏本身的营养供给是通过冠脉循化实现的,它属于体循环的分枝,具体参照相关链接及课下查阅相关知识。 7、知识跟进,学生交流讨论: 问题展示:如果你牙龈肿胀,需打针消炎,那么:若静脉注射,药物流入病灶的途径是怎样的?若肌肉注射(三角肌),药物的运输途径是怎样的?若吃药治疗,药物的运输途径又是怎样的? 8、学生发表意见,教师点拨:(注意药物的切入点在哪条循环途径的哪个部位)。静脉注射是药物先进入静脉,然后参与循环,最后流到病灶;肌肉注射和吃药治疗药物都是先进入体内毛细血管,然后再参与血液循环,最后流到病灶。 9、教师转承:身体静止时药物流速跟运动时是不一样的,这与心脏跳动快慢、血流强弱有关。 师幻灯片展示中医切脉和测血压图后问题展示: 你们知道医生在干什么吗?想了解其中的道理吗? 10、各小组参考教材解决以下问题,问题展示: (1)、血压和脉搏的概念是什么? 正常值是多少?如何记录? 测量部位在哪里? 什么是高血压?什么是低血压? (2)、各小组中测量1至2名学生在一分钟内安静时的脉搏和原地高抬腿后的脉搏,交流运动对人体有什么意义。(让学生亲自体验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11、学生解答并质疑,教师点拨释疑。 血压和脉搏的测量部位都属体循环的各级动脉处,前者测量肱动脉处的血液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后者测桡动脉处动脉的搏动,其正常值与心率一致。 12、师承转提问:脉搏的变化还受哪些因素影响? 生答:心情。如害怕、紧张等。 师总结并使知识升华:所以我们除了加强体育锻炼外,还应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学会正确的与周围的人相处等。 三、知识巩固,能力提升 (方法:小组内解决,把交流后仍不会的题目记录下来,师生讨论,共同解决)。 附习题: 1、体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 ) A 左心房、 右心房 B 左心房 、 左心室 C右心房 、 右心室 D 左心室 、 右心房 2、下列流动着动脉血的一组血管是( ) A 主动脉和肺静脉 B主动脉和下腔静脉 C主动脉和肺动脉 D肺静脉和下腔静脉 3、人体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部位是( )内。 A肺动脉 B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 C肺静脉 D肺泡外的毛细血管 4、右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血液由[ ] 经过[ ] 进入肺。 在[ ] 进行气体交换后, 血变成 血,流回[ ] 完成肺循环。 (2)血液由[ ] 经过[ ] 给全身组织细 胞供血,在[ ] 处进行气体交换, 血变 成 血,由[ ] 和 流回[ ] 完成体循环。 (3)在[10]处进行着 和 之间的气体交换, 绝大部分氧在血液内与 结合,由其运输;同时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主要 由 运输。 (4)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随血液到达指端,这个红细胞回到心脏的路径是 在回到心脏前,它能否到达脚趾? 这个红细胞再次从心脏出发可能到达脚趾的路径是 。 (6)上述这个红细胞在指端(或趾端)的毛细血管处发生的变化是 ;在肺部毛细血管处发生的变化是 。 四、学生谈本节课收获。 附版书设计: 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途径 (测血压、测脉搏处) 组织细胞 氧气、养料 二氧化碳等废物 体循环: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全身毛细血管 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肺循环: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动脉 右心室 氧气 二氧化碳 肺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