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孟德尔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II) 2、基因的分离定律(II) 3、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II) 4、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II) 5、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方法(II) 6、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探究思路的分析(I)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基因分离定律本质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 除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外,着重在提高生物学科科学素质方面进行下列两点教育 1、孟德尔从小热爱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8年的研究实验才总结出遗传的两大基本定律。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2、通过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1、掌握孟德尔科学研究方法:实验现象—假说—假说演绎—实验验证—理论。 2、理解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定律的形式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解决方法: ⑴、运用减数分裂过程图说明减数第一次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⑵、用基因遗传图解说明实验过程 ⑶、着重讲清并理解等位基因的概念及等位基因的独立性。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解决方法: ⑴、生物的每一个性状都是由控制性状的基因决定的,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是成单的。 ⑵、强调F1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因而形成1:1的D和d配子。 ⑶、F1自交,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因而F2中会出现四种组合:DD、Dd、Dd、dd,表现型之比为3:1。 3、教学疑点及解决方法 疑点:相对性状、杂交方法。 解决方法: ⑴、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解释概念,举例说明,并口头测试。 ⑵、说明杂交、自交、测交、正交、反交、回交等,用挂图说明何为去雄、授粉,具体如何操作等。 三、学生活动设计 1、让学生判别相对性状或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2、让学生看课本中人工异花授粉示意图并说明操作过程。 3、让学生了解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并说明哪几种为显性性状、哪几种为隐性性状。 4、让学生板书杂交和测交的遗传图解。 5、组织学生分组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四、具体教学步骤 1、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重点、难点的学习与教学目标完成过程。如: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可以这样解决、I、实验现象 孟德尔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表现为高茎。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比例为3:1。用其他一对相对性状做实验也出现了同样的结果。 II、假说解释 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决定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用D和d表示。而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由于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永远是纯合子。这样,亲本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产生的配子只有一种:D。矮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产生的配子也只有一种:d。这样,D和d结合,产生的子一代的基因型是Dd,D对d有显性作用,F1全部表现为高茎。F1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从而形成两种比例相同的雄配子D、d;两种比例相同的雌配子D、d。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可以有四种组合:DD、Dd、Dd、DD。表现为3份高茎、1份矮茎,假说与实验结果符合。 III、假说演绎 孟德尔解释实验现象的关键是F1能否产生两种比例相同的雄配子或雌配子。如能产生,则让F1与其隐性个体矮茎豌豆杂交,后代会出现两种表现型的后代:高茎、矮茎,且比例应为1:1。 IV、验证假说 孟德尔用F1和隐性个体做了测交实验,得到了与假说演绎的测交实验结果相同的结果。从而证实了自己的假说正确。这就是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假说演绎法。 3、总结、扩展。 4、板书设计。 5、作业布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