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3.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如溶液中Ag+、CO32-、C1-、SO42-等离子的检验。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小组长负责组织各成员认真阅读课本40-46页,自主学习,熟记课本基础知识。 2.用15分钟完成预习案,有空白的地方写出答案,无空白的地方在课本上标记或勾画。 3.找出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写在我的疑问栏,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准备组内讨论探究。 预习案 1.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 以下为我们所熟识的物质: NaCl溶液、石墨、稀硫酸、氢氧化钠、碳酸钠、Fe、乙醇、CO2 你能分析出哪些属于电解质,哪些属于非电解质吗? 2.以氯化钠为例,简要分析NaCl溶液和熔融状态NaCl能够导电的原因。 3.你怎样理解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4.什么是电离?什么是酸、碱、盐?实验证明,酸、碱、盐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发生电离从而导电? 5.完成P42的“迁移应用”。 6.什么是离子反应?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一种离子反应,它能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7.怎样由化学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 8.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9.阅读课本第139页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常见难溶物质从类别上有哪些?分别举例说明。 【我的疑问】 【预习自测】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酸、碱、盐都是电解质B.氯气是非电解质 C.电解质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D.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2.下列物质是电解质且可以导电的是() A.NaCl溶液B.熔融的氯化钠C.AgCl固体D.Fe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Na+、Cl- B.溶于水后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 C.溶于水后能电离出OH-的化合物都是碱 D.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氯化氢不导电 【身边的化学】 电解质紊乱 一、产生原因 细胞是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被一层薄膜所包裹着,细胞膜内外分别充满细胞液和体液。为了保证人体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需要维持体内的电解质平衡,存在于细胞液和体液中的Na+、K+、Cl-等对这种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