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优学化学网小编在考前复习的时候准备了初三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欢迎大家点击文章参考复习,提高同学们答题的能力,在中考时能发挥最好的水平! 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H:1 N:14 一. 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本题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 1.古诗词是古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 A.净化后的空气、氧化镁 B.水和冰相混合、啤酒 C.生锈的铁钉、高锰酸钾加热后的混合物 D.氯化钾、液氧 3. 下列图示中的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B C D 4.锌强化营养盐中的锌指的是: ( ) A、单质 B、分子 C、原子 D、元素 5.我国交通法规明确禁止酒后驾车。交通警察使用的一种酒精检测仪中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它对酒精非常敏感,该化合物中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 ( ) A、+3 B、+4 C、+5 D、+6 6.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放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的物质较合理的是: ( ) A、硫粉 B、木炭 C、镁带 D、红磷 7.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密度略大于空气。常温下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宜采用的方法是 ( ) A、向上排空气法 B、排水法 C、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D、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8.下列粒子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 9. 人们在阳光照射的树林里,会感到空气特别的清新,其原因就是树林里有极少部分的氧气被转化成具有杀菌消毒作用的的臭氧(O3)。下列关于臭氧和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它们属于氧化物 B、它们都是由氧元素组成 C、它们同属于一种物质 D、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10.下列对生产、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铝锭难被压缩,因为铝原子间没有间隙, B、在花园里可嗅到花香,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石油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因为气体分子体积很小 D、温度计里的汞柱下降,因为原子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 11. 右图是元素中期表中的硫元素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硫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 C、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12.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 ABCD 实 验 装 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氧气 解释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放出的热量量筒中的水: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集气瓶中的水: 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O2何时收集满 13.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A.磷在氧气中燃烧,有大量白雾产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并有黑色固体生成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4.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时;把固体物质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称得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0.8 g(1克以下用游码),如果按正确的方法称量,这位同学所称固体的实际质量是 ( ) A.9.2 g B.9.8 g C.10.8 g D.10.2 g 15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a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 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d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e 熄灭酒精灯; f 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A. bacdfe B. abcdef C. bacdef D.abcdfe 二.填空题(40分) 16.(6分) 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①2个氮原子 ②2个氢分子 ③亚铁离子 [ ④氢氧根离子 ⑤+2价的钙元素 ⑥五氧化二磷 17.(5分) 有下列物质:①氧气;②氮气;③五氧化二磷;④二氧化硫;⑤二氧化碳;⑥食盐水;⑦氖气。请用这些物质的数字代号填空: ⑴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⑵属于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的是____;⑶属于混合物的是___;⑷属于稀有气体的是_;⑸属于固体的是__; 18.(12分)写出两个制取氧气和硫,铁的反应的文字文字表达式并写出反应类型: ①: ,反应类型: ②: ,反应类型: ③: ,反应类型 ④: ,反应类型 19.(3分)某天然矿泉水的主要成份如下,请认真阅读后填空。 主要成分(mg/L): 碳酸氢根(HCO3-):173-205 氯离子(Cl-):1.0-8.0 硫酸根(SO42-):16.08-19.52钠离子(Na+):8-50 镁离子(Mg2+):2.5-12.5 PH值:7.80.5 (1)SO42-中数字2的含义是 。 (2)日常生活中用 区别软水和硬水,可通过 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0.(4分)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由此可知Mg原子的质子数为 个,最外层电子数为 个,原子核外有 层电子层,核外电子总数为 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2个电子。 21.(2分)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酒精易挥发,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气化后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 (1)酒精的物理性质是 _______。(2)化学性质是_______。 22.(5分)小明同学将浑浊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然后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采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回答: (1)该装置图中存在着明显错误,请你找出其中的两处错误。 ① 。 ② 。 (2)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答一条即可) (3)改进后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地宣布:我终于得到了纯水!他的说法正确吗? 。为什么? 23.(3分)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⑴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⑵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a、b、c)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 层温度最高。 三.综合题(30分) 24.(2分)实验室取用药品时,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液体取________,固体只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25.(8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实验室进行探究实验。他们准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1)请指出右图中所用仪器的名称: a _______b ______ c___ ____ d ________ (2)他们所用的装置图中有一些错误,请你为他们指出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这种方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_______________再开始收集,收集满氧气后,应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并且应_______(填正放或倒放)在桌上。 26.(5分)某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分子的运动。 ⑴以下属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是 A.浓氨水有很强的挥发性 B.浓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⑵如右图进行实验操作: 【发现问题】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是怎么变成红色的? 【假设一】空气中有一种物质的粒子(分子),不断运动进入A烧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假设二】 。 【分析】试验中B烧杯内的酚酞溶液 ,说明假设一不正确,假设二是正确的。 ⑶B烧杯在实验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体现了一种科学实验的方法,这种方法是 。 ⑷请你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或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27.(4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___________ 。 (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 。 (3)镁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4)上述原子最外层电子随质子数变化的递变规律是____________。 28.(4分)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方法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 小婵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 (2) 小方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 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 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 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 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3)化学实验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实验室的安全性和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师生的绿色化学和环保意识得到强化。图甲与图乙所示的实验相比, (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29(7分)苏丹红一号(C16H12NO)和苏丹红二号(C18H16N2O)都是工业合成的红色染色剂,世界上多数国家都不允许把其作为食用色素使用。试回答: (1).两种物质都是由 种元素组成 (2).苏丹红二号中的C.H.N.O的原子个数比是 。 (3)计算苏丹红二号的相对分子质量(2分) (4)苏丹红二号中氮元素质量分数(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