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是重要的一年,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优学化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哈六中高一第二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1.工业生产中物质制备时,通过下列反应原理一步完成获得产物、符合绿色化学原则的反应 是 A.加成反应 B.分解反应 C.取代反应 D.置换反应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钙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C.CH4分子的球棍模型: D.丙烯的电子式: 3.同位素2H、15N、18O、34S等常被用做陆地生态分析研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6O和18O是同一种核素 B. 1H218O的摩尔质量为20 C.34S和15N核内的中子数相差9 D.2H+核外电子数为0 4.下列物质中,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葡萄糖B.蔗糖C.淀粉D.油脂 5.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 A.合金B.半导体材料C.催化剂D.农药 6.鉴别某种白色织物是否是蚕丝制品,可选用的适宜方法是 A.滴加盐酸B.滴加浓硫酸 C.滴加氢氧化钠溶液D.滴加浓硝酸 7.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 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 B.卤素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C.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D. 单质氧化性逐渐增强 8.下列关于甲烷分子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烷分子中C、H原子间为离子键 B.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是正方体 C.甲烷的结构式为CH4 D.甲烷分子中4个碳氢键完全相同 9.根据下列各反应现象所归纳的元素性质不正确的是 A.将一小块钠投入到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发现没有紫红色的铜析出。不能说明钠的金属性比铜弱 B.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置在有氯气产生的导管上端,发现试纸变蓝。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碘元素强 C.把H2S气体和Cl2在集气瓶中混合,一段时间后发现瓶壁有淡黄色固体析出。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 D.将0.1 mol Na、Mg、Al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除共同产生H2外,还分别生成了NaCl、MgCl2、AlCl3,金属失去的电子数分别为0.1 mol、0.2 mol、0.3 mol。说明这三种金属的活泼性为:AlNa 10.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编号实验操作 A钠与水反应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2023mL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2023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 C为确证NaHCO3固体中是否含Na2CO3取少量待检固体溶于水中,滴加少量BaC1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11.我们所食用的大豆,最终补充给人体的主要成分是 A.氨基酸 B.蛋白质 C.油脂 D.糖 12.下列最简式中,不需要知道对应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即可确定其分子式的是 A.C3H4 B.CH C.CH2 D.C2H5O 13.下列关于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煤是工业上获得苯及同系物的一种重要来源 B.煤的干馏过程只有化学变化 C.煤是由多种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混合物 D.煤除了主要含有碳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氢、氮、硫、氧等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