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用光洁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则无色溶液中 A.只有Na+ B.一定有Na+,可能有K+ C.一定有Na+和K+ D.可能有Na+和K+ 2.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固体的热稳定性:Na2 CO3NaHCO3 B.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快慢:Na2CO3NaHCO3 C.106gNa2CO3和84gNaHCO3分别与过量的盐酸反应,放出CO2的质量:Na2CO3NaHCO3 D.在Na2CO3和NaHCO3的稀溶液中,加CaCl2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3.以下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一段时间后黄绿色褪去 D.乙烯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聚乙烯 4. I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 I的含量变化来检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下列有关 I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I与 I 互为同位素 B. I的质子数为53 C. I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 D. I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电解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②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③金属和石墨导电均为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 ④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有可能实现 ⑤电镀过程相当于金属的迁移,可视为物理变化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③④⑤ D.④ 6.分别取pH=2的两种一元酸HX和HY的溶液各50 mL,加入过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收集H2的体积在相同状况下分别为V1和V2,若V1V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X一定是弱酸B.NaX水溶液的碱性弱于NaY水溶液的碱性 C.HX一定是强酸D.反应过程中二者生成H2的速率相同 7.恒温下,下列物质的状态变化中,△S变化最大的是( ) A.H2O(l)=H2O(g) B.H2O(s)=H2O(g) C.H2O(s)=H2O(l) D.H2O(l)=H2O(s) 9.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的方法可以采用( ) A.使用燃油机 B.绿化城市 C.出门戴口罩 D.开发使用太阳能 10.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NH4+浓度最大的是 A.NH4Cl B.NH4HSO4 C.CH3COONH4 D.NH4HCO3 11.用30g乙酸与46g乙醇反应,如果实际产率是理论产率的67%,则可得到的乙酸乙酯的质量是 A.29.5g B.44g C.74.8g D.88g 12.下列关于实验仪器和用品的选择,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室制备乙烯时加入碎瓷片,可以防止暴沸 B.用KMnO4滴定H2C2O4时需要用到两支酸式滴定管 C.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时,必须用到两个量筒和两个温度计 D.实验室测定化学反应速率时,需要用到仪器秒表 D.B池中E极质量增加25.6 g 14.下列各组物质能按照关系 转化,都能一步完成的是 A B C D X C Na2O CaO Fe Y CO2 NaOH CaCl2 Fe2O3 Z Na2CO3 NaCl CaCO3 Fe(OH)3 15.下列对有机物结构或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一定条件下,Cl2可在甲苯的苯环或侧链上发生取代反应 B.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生成苯酚,则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弱 C.乙烷和丙烯的物质的量各1mol,完成燃烧生成3molH2O D.光照下2,2二甲基丙烷与Br2反应其一溴取代物只有一种 1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不溶于水的盐(CaCO3、BaSO4等)都是弱电解质 ②盐都是强电解质 ③0.5 molL-1的所有一元酸中氢离子浓度都是0.5 molL-1 ④强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一定大于弱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 ⑤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⑥熔融的电解质都能导电 A、①③⑤⑥ B、②④⑤⑥ C、只有⑤ D、只有⑥ 17.下列物质中,既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①C5H12 ②CH3CCCH3 ③ ④ ⑤CH2=CH2 ⑥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⑤ D.①③ 19.背景材料:①神舟七号 的防护层由聚四氟乙烯和玻璃纤维布组合而成;②光化学烟雾是导致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③汞是有毒的金属;④据环境质量监测所抽查显示,新装修住房甲醛含量七成超标。⑤在广东、香港海域,渤海湾均出现过大面积的赤潮。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神舟七号 的防护层是复合材料,四氟乙烯属于不饱和烃。 (2)光化学污染主要是由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引起的。 (3) 打破水银温度计应撒上硫磺并扫干净 (4)为降低甲醛含量,新装修住房应紧闭门窗,并放置一盆水 (5)赤潮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海洋中某些生物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或聚集,使海水变红色、褐色的现象 A.(1)(2)(3) B.(1)(2)(5) C.(2)(3)(5) D.(2)(4)(5) 20.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 CH4 (g)+4O2(g)=2CO2(g) +4H2O(l) △H=+890KJ/mol B:CH4 +2 O2=CO2+2H2O △H=-890KJ/mol C:CH4 (g)+2O2(g)=CO2(g) +2H2O(l) △H=-890KJ/mol D:1/2 CH4 (g)+O2(g)= 1/2CO2(g) +H2O(l) △H=-890KJ/mol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题分析-23、高一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题分析-34、高一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题分析-45、高一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题分析-56、高一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题分析-67、高一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题分析-7 21.有A、B和C三种主族元素,若A元素的阴离子与B、C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B的阳离子半径大于C的阳离子半径,则这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次序是() A.B C.CCA 22.下列有关溶液pH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100倍,溶液中c(H+)=10-13mol/L B. 将pH=9的氢氧化钠溶液和pH=13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混合溶液的pH=11 C. 将pH=1的硫酸溶液和pH=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所得混合溶液的pH=1.3 D. pH=13的氢氧化钡溶液和pH=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由于氢氧化钡过量,所得溶液的pH7 二、实验题 23.某学生利用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体积,粗略测定锌的摩尔质量(设Wg锌片全部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时不超过50mL)。实验装置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是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必须包含的几个步骤:a.调整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b.使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c.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这三个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写代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时,如何使量筒内外液面的高度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实验中得到的氢气体积是Vm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水蒸气的影响忽略不计 锌的摩尔质量的计算式为(含W、V,不必化简):M(Z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复习元素周期律过程中,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几位同学拟通过具体的实验来探讨某些金属元素的性质差异,下面是他们设计的探究性实验方案,请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目的:比较钠、镁、铝金属性强弱。 实验用品:酒精灯、 、试管、试管夹、砂纸、滤纸; 钠、镁条、铝片、酚酞、蒸馏水、6 molL-1的盐酸 (3)实验过程与现象记录 I.甲同学的方案如下: 实验过程 预期现象 实际观察到的现象 a取已切去表皮的一小块金属钠,放入盛有水的某容器中 立即剧烈反应 开始时钠块浮在水面上不反应,稍后才开始与水剧烈反应 b向盛有适量水(内含2滴 酚酞的试管中加入一小段镁条 有气泡产生,溶液变红色 没有相应现象,加热后仍无明显变化 c向两支盛有3mL6molL-1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大小相同的镁片和铝片 镁、铝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剧烈程度不同 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速率较快 ①你认为a、b两步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a ; b 。 ②上面的实验表明:钠、镁、铝三种元素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II乙同学的方案:他认为只需要一种试剂就可以确定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预计他的主要实验操作是 。 三、计算题 25.将15.6g Na2O2与2.7g Al粉混合后,投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设能产生的气体全部放出)。 (1)Na2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6g Na2O2在该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2)反应结束时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 L。 (3)取a g Na2O2与Al粉组成的混合物,放入适量的水中,固体完全溶解,在标准状况下 放出气体V L,则V的取值范围是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结果可不化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