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题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考虑到初中生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的限制。在教学中,应少说教,多演示课件、播放动画,给他们较强的感知,从而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效果。在学习过程中,还要穿插讨论、探究,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创新的能力;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讲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分层排布。 2.能看懂原子结构示意图。 3.说出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4.看懂离子的形成过程,指出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动画片、课文插图等手段,看懂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原子结构和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的了解,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 2.通过对原子结构和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及离子形成过程的了解,逐步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辩证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运用多媒体动画片、课文插图等手段,看懂离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核外电子的排布概念。 ◆教学方法 探究式 ◆教学过程 朗读学生作品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要求学生根据小论文的内容在草稿纸上画出原子的构成。 欣赏作品;发挥想象力、画图。 创设问题情景,从巩固益友的知识切入,形成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 [提问式讲解]同学们,你们知道氢、碳、氧、钠、硫等原子核外各有几个电子吗?(可 提示学生参考教材P68表4-2) 原子核对这些电子的吸引力是否相同?这些电子的排布有没有规律可寻? [板书]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更多精彩推荐:初中初三化学初三化学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