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由物质组成,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小编准备了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中章节复习要点,希望你喜欢。 1. 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a. 吸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 放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练习: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 =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B ) A.2Q1+Q24Q3B.2Q1+Q24Q3 C.Q1+Q2 (4)常见的放热反应: A. 所有燃烧反应; B. 中和反应; C. 大多数化合反应; D. 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 E. 物质的缓慢氧化 (5)常见的吸热反应: A. 大多数分解反应 氯化铵与八水合氢氧化钡的反应。 (6)中和热:(重点) A. 概念:稀的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液态)时所释放的热量。 2. 化学能与电能 (1)原电池(重点) A. 概念: B. 工作原理: a. 负极: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b. 正极: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C.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 关键是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形成原电池 a. 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b. 电极均插入同一电解质溶液 c. 两电极相连(直接或间接)形成闭合回路 D.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a. 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较活泼的金属),金属化合价升高 b. 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较不活泼的金属、石墨等):元素化合价降低 E. 金属活泼性的判断: a.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b. 原电池的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质量减少的电极)的金属更活泼 ; c. 原电池的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质量不变或增加的电极,冒气泡的电极)为较不活泼金属 F. 原电池的电极反应:(难点) a. 负极反应:X-ne=Xn- b. 正极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2)原电池的设计:(难点) 根据电池反应设计原电池:(三部分+导线) A. 负极为失电子的金属(即化合价升高的物质) B. 正极为比负极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 C. 电解质溶液含有反应中得电子的阳离子(即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3)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A. 不纯的金属(或合金)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关键形成了原电池,加速了金属腐蚀 B. 金属腐蚀的防护: a. 改变金属内部组成结构,可以增强金属耐腐蚀的能力。如:不锈钢。 b. 在金属表面覆盖一层保护层,以断绝金属与外界物质接触,达到耐腐蚀的效果。(油脂、油漆、搪瓷、塑料、电镀金属、氧化成致密的氧化膜) c. 电化学保护法: 牺牲活泼金属保护法,外加电流保护法 (4)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A. 干电池(锌锰电池) a. 负极:Zn -2e - = Zn 2+ b. 参与正极反应的是MnO2和NH4+ B. 充电电池 a. 铅蓄电池: b. 已知物质的量n的变化或者质量m的变化,转化成物质的量浓度c的变化后再求反应速率v c. 化学反应速率之比 = 化学计量数之比,据此计算: 已知反应方程和某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求另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 已知反应中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或△C之比,求反应方程。 d. 比较不同条件下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 关键:找同一参照物,比较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即把其他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成同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重点) A.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反应物自身的性质(内因) B. 外因: a. 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b. 升高温度(任何反应,无论吸热还是放热),加快反应速率 c. 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 d. 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 e. 固体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f. 光、反应物的状态、溶剂等 (3)化学反应的限度 A. 可逆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B. 绝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有可逆性,只是不同的化学反应的限度不同;相同的化学反应,不同的条件下其限度也可能不同 a. 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 一定条件下, 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这就是可逆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b. 化学平衡的曲线: c.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 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消耗A的速率=生成A的速率 d. 怎样判断一个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1)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2)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再改变; (3)混合体系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不再发生变化; (4)条件变,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发生变化。 化学平衡的特点:逆、等、动、定、变、同。 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中章节复习要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