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以后,按照新的课程标准评价教学效果,中考的命题理念也随之有所变动。在题型上最显著的变化是:将原来的“计算题”置换成“综合应用题”。计算题并不是被综合应用题完全取代,只是呈现形式发生了改变:分散融入选择、填空、简答题和综合应用题,化学计算在试卷中仍然占有相当的比例。与简答题相比,综合应用题在题型上通常比较全面,设问较多,可以更好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应用题总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多题型综合试题。即在一道题中可能综合了选择、填空、简答甚至计算等多种题型。 例1. 在农业生产中,常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1)为什么用上述溶液选种而不用水? (2)要配制8kg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________g,水________g. (3)在配制的过程中,有下列操作环节: ①向氯化钠固体中加水; ②称量氯化钠固体; ③计算氯化钠固体的质量和水的质量; ④量取水的体积。 其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4)为使氯化钠溶解得快一些,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5)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16%,试分析造成误差的可能原因。 解析:(1)选用上述溶液是因为饱满种子的密度要比16%的食盐水的密度大,所以会下沉;而瘪种子的密度要比16%的食盐水的密度小,所以会上浮。 (2)2023g×16%=2023g 2023g-2023g=2023g (3)③②④① (4)把氯化钠碾碎,用玻棒搅拌; (5)A. 计算错误:①NaCl质量算多了;②水质量算少了。 B. 称量NaCl时操作错误:③天平读数错误,实际所称质量大于读数值;④右盘放纸片,左盘未放,造成NaCl质量偏大;⑤天平未调平衡,造成NaCl质量偏大; C. 量取水时操作错误:⑥水量少了;⑦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二、科学探究的多环节综合试题。即在一道题中综合了科学探究的多种甚至是全部能力要素,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例2. 化学真是太奇妙了,它几乎无处不在,在你的周围时刻不停地发生变化,同学们,让我们踏上探究之旅。 (1)提出问题:聪聪在用水煮虾的过程中发现青色的生虾煮熟以后变成了红色,特别是虾汤的颜色更是鲜红。聪聪想:虾汤中这些红色物质是什么? (2)猜想与假设:聪聪猜想,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 (3)收集证据:现在请设计一个简单的探究活动方案,验证聪聪的猜想: (4)交流与反思:以上探究之旅对你有什么启示? 解析:(3)根据酸碱指示剂遇酸或碱的变色情况,选用一种酸和一种碱,分别加入虾汤与原来的虾汤比较颜色。 (4)要像聪聪那样,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大胆猜想;猜想要有一定的依据,不能凭空想像;或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探究来小心求证自己的猜想;对比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