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以下是优学化学网为大家整理的寒假高一化学寒假测试题,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优学化学网一直陪伴您。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到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B.制陶、冶金、酿酒等生产过程中,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C.2023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了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我国化学家在2023年第一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为世界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解析: 本题考查我们对化学发展史的了解和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的掌握。近代化学中,202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2023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故C项错误。 答案: C 2.将一小块金属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发生一系列变化,最终产物是() A.NaOH B.Na2O C.Na2O2 D.Na2CO3 解析: 一块钠放置在空气中发生变化的过程如下:NaNa2ONaOHNa2CO3溶液Na2CO310H2ONa2CO3,所以,最终产物是Na2CO3。 答案: D 3.潮湿的氯气、新制的氯水、次氯酸钠溶液、漂白粉溶液均能使有色布条退色,这是由于它们含有或能生成() A.氯气 B.次氯酸 C.次氯酸根 D.氯化氢 解析: 潮湿的氯气和新制的氯水中都含有次氯酸,而次氯酸钠和漂白粉溶液都含有次氯酸根,但它们使有色布条退色是因为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了次氯酸的缘故,所以选B。 答案: B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是一个国际基本物理量 B.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 C.1 mol氧的质量为16 g D.1 mol CO2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CO2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 A项,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错误;B项,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mol-1,错误;C项,1 mol氧,氧指代不明,可以是氧气,也可以是氧原子,错误。 答案: D 5.要使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4溶液和Al2(SO4)3溶液中所含SO2-4的数目相同,则所取两溶液的体积比是() A.1∶3 B.3∶1 C.3∶2 D.2∶3 解析: 设两溶液的体积分别为a L和b L,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都为c,要使所含SO2-4数目相同,则ca1=cb3,所以a∶b=3∶1。 答案: B 6.将一小块钠投入盛50 mL澄清饱和石灰水的烧杯里,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钠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B.有气体生成 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D.溶液变浑浊 解析: 金属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将其熔化成小球,与水接触的部位产生的气体推动小球在液面上游动;随着反应的进行,水量不断减少,且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因此有部分氢氧化钙析出,使溶液变浑浊,但它不是银白色物质,因此C错误。 答案: C 7.制取氯水时,下列制备方法最合理的是() 解析: 因为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所以将氯气通入水以后,必须再将氯气通过氢氧化钠溶液,这样多余的氯气就会被吸收,从而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答案: D 8.下列各组物质反应后生成碱和可燃性气体的是() A.钠和水 B.铁和盐酸 C.过氧化钠和水 D.氧化钠和水 解析: 钠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H2;铁和盐酸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H2,但不生成碱;Na2O2和水生成碱和氧气,氧气不是可燃性气体;D中无气体生成。 答案: A 9.下列物质中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A.56 g N2 B.1.5 mol O2 C.100 g Cl2 D.3.202323个SO2 解析: 由n=NNA可知,要使物质所含分子数最多必须是该物质的物质的量最大。A项,n=mM=56 g28 gmol-1=2 mol;C项,n=mM=100 g71 gmol-11.41 mol;D项为0.5 mol,所以A项所含分子数最多。 答案: A 10.等质量的CH4和NH3相比较,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二者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7∶16 B.二者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7∶16 C.二者的氢原子个数之比为17∶12 D.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为17∶16 解析: 等质量时,分子个数之比与摩尔质量成反比,为17∶16,A正确;B项和C项,1个CH4中含有5个原子,其中有4个H,1个NH3中含有4个原子,其中有3个H,原子个数之比为(517)∶(416),氢原子个数之比为(417)∶(316),B错误,C正确;由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知,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D正确。 答案: B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钠 ②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粉末产生 ③过氧化钠可在防毒面具中做供氧剂 ④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色的FeCl3 ⑤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都能产生白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解析: 钠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而不是白色的氧化钠;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再与CuSO4发生复分解反应,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Na2O2能与CO2和H2O反应生成O2,故可在缺氧环境中做供氧剂;氯气非常活泼,它与具有可变化合价的金属如铁反应时,生成高价态的金属氯化物FeCl3;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固态NaCl,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气态HCl,一个是白烟,一个是白雾,二者现象不同。 答案: C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1 L 1 molL-1的NaCl溶液中取出10 mL,其浓度仍是 1 molL-1 B.制成0.5 L 10 molL-1的盐酸,需要HCl气体112 L(标准状况) C.0.5 L 2 molL-1的BaCl2溶液中,Ba2+和Cl-总数为36.202323 D.10 g 98%的硫酸(密度为1.84 gcm-3)与10 mL 18.4 molL-1的硫酸的浓度是不同的 解析: D项中,98%的硫酸浓度为c(H2SO4)= 1 000 cm-3/L1.84 gcm-398%98 gmol-1=18.4 molL-1,所以它们的浓度是相同的。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13.(8分)含有相同氧原子数的SO2和SO3: (1)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质量之比为________。 (3)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为________。 (4)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为________。 解析: (1)要使SO2与SO3的氧原子数相同,根据最小公倍数可知,两者的个数比应为3∶2,即物质的量之比为3∶2;(2)根据n=m/M可知,两者质量之比为(364)∶(280)=6∶5;(3)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即(SO2)∶(SO3)=64∶80=4∶5;(4)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V(SO2)∶V(SO3)=3∶2。 答案: (1)3∶2 (2)6∶5 (3)4∶5 (4)3∶2 14.(11分)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把氯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化学兴趣小组计划用氯气和氢氧化钠制取简易消毒液。 (1)其反应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配制好4.0 molL-1的NaOH溶液,这种溶液________L才能与2.24 L氯气(标准状况)恰好完全反应。 解析: Ⅱ.(2)n(Cl2)=2.24 L22.4 Lmol-1=0.1 mol 由Cl2+2NaOH===NaCl+NaClO+H2O 知n(NaOH)=2n(Cl2)=20.1 mol=0.2 mol V(NaOH溶液)=0.2 mol4.0 molL-1=0.05 L 答案: Ⅰ.溶液先变为红色,然后退色 Cl2溶于水生成少量HCl和HClO,使溶液成酸性,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为红色,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可使石蕊退色 Ⅱ.(1)Cl2+2NaOH===NaCl+NaClO+H2O (2)0.05 15.(10分)下面图示中,A为一种常见的单质,B、C、D、E是含有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已知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部分产物已略去)。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以上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有________(填写编号)。 (3)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点是找突破口,本题突破口是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可知A是Na,根据图示反应关系即可推出B、C、D、E。 答案: (1)Na Na2O2 NaOH Na2CO3 (2)② (3)2Na+2H2O===2NaOH+H2 2Na2O2+2CO2===2Na2CO3+O2 16.(14分)某同学按下述操作配制500 mL 0.2 molL-1Na2SO4溶液,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步骤有关问题 ①计算所需Na2SO4的质量需要称量Na2SO4的质量为________g ②称量Na2SO4固体称量需要用到的主要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③将Na2SO4加入100 mL烧杯中,并加入适量水为了加快溶解速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将烧杯中溶液转移至500 mL容量瓶中为了防止溶液溅出,应采取什么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在进行此操作时当加水至刻度线1~2 cm处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上述实验中使用容量瓶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出该Na2SO4溶液10 mL加水稀释到100 mL,稀释后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3)若进行⑤步操作时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则需________。 (4)在实验中,以下操作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的是________。 A.没有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B.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C.转移前没有将使用的容量瓶烘干 D.定容摇匀后,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解析: ①m(Na2SO4)=n(Na2SO4)M(Na2SO4)=0.5 L0.2 molL-2023 gmol-1=14.2 g ②固体物质称量时主要用到托盘天平和药匙 ③加速溶解可用玻璃棒搅拌或加热 ④为防止液体溅出应用玻璃棒引流 ⑤应改用胶头滴管定容 (2)c(Na+)=nNa+V =0.2 molL-2023 mL10-3 LmL-2023 mL10-3LmL-1 =0.04 molL-1。 (3)定容加蒸馏水时,如果超出刻度线,应重新配制。 (4)A项没有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则损失溶质,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B项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所加水量增多,体积偏大,浓度偏低;C项容量瓶不烘干有水,不影响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对结果无影响;D项定容后又加水所得溶液体积增大,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答案: 实验步骤有关问题 ①14.2 ②托盘天平和药匙 ③用玻璃棒搅拌或加热 ④转移过程中用玻璃棒进行引流 ⑤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1)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 (2)0.04 molL-1 (3)重新配制 (4)C 17.(9分)将11.5 g钠投入到89 g水中(足量),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密度为1.25 gcm-3。计算: (1)生成H2的体积(标准状况下)。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解析: n(Na)=11.5 g23 gmol-1=0.5 mol 由2Na+2H2O === 2NaOH + H2 2 mol 2 mol 22.4 L 0.5 mol n(NaOH) V(H2) n(NaOH)=0.5 mol m(NaOH)=20 g V(H2)=5.6 L m(H2)=0.5 g 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1.5 g+89 g-0.5 g=100 g 所得溶液的体积为100 g1.25 gcm-3=80 cm3=80 mL, c(NaOH)=nNaOHVaq=0.5 mol0.08 L=6.25 molL-1 答案: (1)5.6 L (2)6.25 molL-1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寒假高一化学寒假测试题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