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一学期的努力奋战,检验学习成果的时刻就要到了,期末考试考查的不仅是同学们对知识点的掌握还考查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我们一起来通过这篇初中三年级化学期末试卷提升一下自己的解题速率和能力吧!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导电性 B.可燃性 C.延展性 D.挥发性 2.氢氟酸可用于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雕刻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 4HF+SiO2=SiF4+2H2O,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以上都不是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B C 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阴离子 C.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5.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以采取多种分类方法。从组成分类来看,Na2SO4不属于 A.化合物 B.氧化物 C.硫酸盐 D.钠盐 6、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分类正确的是 A、空气、糖水、铁粉 B、水、氯酸钾、金刚石 C、天然气、氮气、合金、 D、矿泉水、高锰酸钾、红磷 7.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A.甲烷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8.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9、依据氯元素的化合价的不同,有关物质按照一定的规律可排列为:①NaCl②Cl2③HClO④R⑤Cl2O7,则R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A.KClO3 B. Ca(ClO)2 C.HClO4 D.KCl 10.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合理的是 A.铁生锈后质量变大,是因为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立即生成大量氧气,是因为二氧化锰中含有氧元素 D.25m3石油气压缩后可装入0.024m3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大小发生了改变 11、某无毒气体的密度约是空气密度的1.51倍,已收集好的该气体,放置正确的是 A B C D 12.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实验结束后,剩余药品要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B.过滤后,发现滤液仍有浑浊,应再次过滤 C.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人 D.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15.788克固体食盐 13、课堂上,某同学为探究CO2的性质,在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水,振荡后,塑料瓶变瘪(有些扁平),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发现溶液变红色,探究中由此现象得到的结论中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得到碳酸,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 B.可能是二氧化碳使石蕊溶液变红 C.二氧化碳一定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D.二氧化碳溶于水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14.现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最简单的区别方法是 A.测量三种气体的密度 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1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是 A.SiO2 B.Fe2O3 C.Al2O3 D.AlO 16、下列操作可使硬水软化的是 A.加肥皂水 B.加入明矾 C.过滤 D.煮沸 17、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林砍掉,其目的是 A.便于消防队员灭火 B.使热量散失快,降低着火点 C.隔离可燃物 D.便于浓烟扩散,防止消防队员中毒 18.X、Y、Z三种金属中,只有Z能和稀硫酸反应;将Y放人X的盐溶液中,Y表面有X 析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X Y B.Z X C.Y X D.Y Z 19、硝酸铵的化学式为NH4NO3 下列关于硝酸铵的组成说法正确的是 A.它每个分子含有8个原子 B.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6 C.各元素的质量比为N:H:O=7:6:3 D.分子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35% 2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20235 反应后质量/g待测20239 则甲物质反应后待测质量为: A..4 B.12 C.19 D. 23 2023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第II卷共4页,用蓝、黑墨水钢笔或圆珠笔、签字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30分 21(4分)、 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⑴ 氯原子 ⑵ 2个镁离子__ __; (3)-2价的硫元素 ;(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22(6分)、现有Ca、O、C、H四种元素中,请选用其中一种或几种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各写一个: ⑴最理想的燃料 ;⑵空气中体积分数占第二位的气体 ; ⑶切割玻璃 (4)制冷剂 (5)汽水中含有的不稳定的酸(6)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 23(13分)、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依据该表信息回答问题。 1 H 1.2023 He 4.003 3 Li 6.2023 Be 9.2023 B 10.816 C 12.017 N 14.018 O 16.009 F 19.2023 Ne 20.18 11 Na 22.2023 Mg 24.31 ...13 Al 26.2023 Si 28.2023 P 30.2023 S 32.2023 Cl 35.2023 Ar 39.95 (1)表中14号元素的名称是 ; (2)查出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填序号):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4)目前,科学家宣布已人工合成了第116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 (5)某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元素原子核内有___ 个质子,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_ 个电子。该元素符号为 (6)请用表中的元素符号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有金属参加的化合反应:__ __。 有氧气生成的分解反应:_ ___。 (7)通过观察元素周期表,能发现某些规律(写两点) 。 24.(7分)右图为实验室研究炼铁的化学原理的装置,请回答和该实验有关的问题。 ⑴A处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⑵B处的实验现象_____ ⑶C处酒精灯的作用______ ⑷现有含杂质的氧化铁样品10克(杂质不参加反应),为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某同学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得到如下两组数据: 反应前氧化铁完全反应后 甲组洗气瓶和石灰水的质量为190g洗气瓶和石灰水的质量为196g 乙组玻璃管和氧化铁样品的质量为57.9g玻璃管和氧化铁样品的质量为55.2g 你认为应选择___组的数据来计算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其结果为___。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30分 25、(5分)某同学为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设计如下3个对比实验(如下图): (1)实验1观察到木条可以燃烧,玻璃棒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2)实验2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实验3小木条和小煤块先后分别燃烧,你的结论是 [填序号] A、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着火点 B、小木条比小煤块容易燃烧,是因为在小木条的周围有充足的氧气 C、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才能燃烧 26.(9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5mL的2023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指出实验中A仪器的名称 。 (2)图I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4)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mL刻度处才停止。 (5)对照图Ⅱ实验,你认为图I实验有何不足之处?(回答一点即可) 。 27.(6分)乙醇(C2H5OH)俗称酒精,属于可再生能源,医院可用体积分数为75%酒精(含有体积分数为25%的水)来消毒。某兴趣小组将大小相同的若干棉布在5份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了烧不坏的棉布试验。其试验结果记录如下: 试验序号① ② ③ ④ ⑤ 所用酒精的体积分数95%65%55%15%5% 实验现象酒精烧完 棉布烧坏酒精烧完 棉布无损酒精烧完 棉布无损不燃烧 (1)你推测⑤的实验现象是 。 (2)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实验②③中酒精烧完,棉布无损的原因是 。 实验室里的酒精灯经常存在灯中有酒精且灯芯正常却点不燃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28.(1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右图,带有活塞的仪器A是一种可向密闭容器中随时添加液体的仪器,),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验证物质性质。 (1)写出仪器B的名称 。 (2)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Ⅰ、Ⅱ装置可直接进行的实验是 (填序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①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②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某同学认为在不改变装置的仪器、位置及连接的前提下,该装置可用于双氧水制取氧气,她收集氧气的做法是 实验室还可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 (3)当打开K2、关闭K1时,利用Ⅰ、Ⅲ装置可检验生成的是二氧化碳气体,此时试管中盛放的物质是 ,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C为干燥管,用于防止液体倒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