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是小编整理的碳和碳的氧化物检测试题及答案,分享给大家。 中考化学考点: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考点1 碳的单质 ⒈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的比较 金刚石(由碳元素组成) 石墨(由碳元素组成) 硬度 最硬 软,在纸上可留下痕迹 熔点 很高 高、耐高温 导电性 不导电 导电(良好) 导热性 无 良好 用途 钻探机钻头、刻刀 铅笔芯、润滑剂、电极等 结论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金刚石、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⒉木炭、活性炭 ⑴木炭:有吸附作用,用于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吸附有异味的物质。 ⑵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作用,用于防毒面具、冰箱的除臭剂。 ⒊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 考点2 碳的化学性质 ⒈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碳原子最外层有4 个电子) 应用:解释古代字画为什么经历几千年而不变色?档案资料为什么要求用碳素墨水书写? ⒉碳的可燃性(相同的反应物,因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不同) 充分燃烧 C + O2 点燃===== CO2 放热 不充分燃烧 2C + O2 点燃===== 2CO ⒊碳的还原性 ⑴C + 2CuO 2Cu + CO2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⑵C + CO2 2CO 考点3 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 ⒈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⒉在化学反应中,供给氧的物质叫氧化剂,得氧的物质叫还原剂。 ⒊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供给氧的性质叫氧化性,物质夺取氧的性质叫还原性。 考点4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选择 ⒈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 固体和固体反应:2KMnO4 K2MnO4+MnO2+O2 反应物的状态 CaCO3+2HCl==CaCl2+CO2+H2O 固体和液体反应 气体发生装置 2H2O2MnO2======2H2O + O2 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加催化剂等) ⒉收集装置的选择 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气法 排空气法 优缺点:纯度不高 密度比空气小向下排气法 需验纯,但较干燥 气体收集装置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难溶于水) 优缺点:收集到的气体较纯,但含水蒸气 考点5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⒈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⒉原理: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注意:⑴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使制得的CO2不纯(混有氯化氢气体);⑵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稀硫酸与CaCO3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⑶不能用Na2CO3 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因为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速度太快,不便于收集。 ⒊发生装置:固 + 液气体型 ⒋收集装置:只用向上排空气法(因为CO2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⒌CO2的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为CO2。 化学方程式:CO2 + Ca(OH)2 == CaCO3+ H2O ⒍CO2的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已充满。(这样做是利用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⒎CO2的工业制法:CaCO3 CaO + CO2 ⒏实验室制取CO2的实验操作过程:⑴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⑵装入大理石,塞紧胶塞;⑶固定装置;⑷从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至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液封;⑸收集气体,导管一定要伸入集气瓶底部;⑹检验是否集满。 考点6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设计思路和方法 ⒈药品的选择:选择反应速度适中,价格便宜,来源广泛,污染少,实验安全,所制气体纯净的药品。 ⒉实验装置的设计:根据药品的状态和反应原理,以及反应条件设计装置。装置设计要简单,便于控制和操作。 考点7 二氧化碳的性质 ⒈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⑴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⑵密度比空气大; ⑶能溶于水;(设计实验证明,参看课本P114实验6-5) ⑷CO2固体叫干冰。 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⑴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参看课本P113实验6-4) ⑵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解释屠狗洞现象) ⑶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参看课本P114实验6-6)CO2 + H2O == H2CO3 碳酸不稳定,H2CO3 == CO2+ H2O ⑷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原因: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CaCO3沉淀。 CO2 + Ca(OH)2== CaCO3+ H2O ①CO2气体的检验 ②长期放置的石灰水,瓶壁会出现一层白色物质 此反应的应用 ③刚抹过石灰浆的墙壁,生上炭火炉时,墙壁反而更潮湿 ④建筑工人在没有用完的石灰浆上覆盖一层土 ⑤鸡蛋放入石灰水中一会儿取出,可以保鲜 ⑸二氧化碳能与炽热的碳反应 CO2 + C 2CO 考点8 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⒈二氧化碳的用途:⑴灭火;⑵作致冷剂;⑶人工降雨;⑷作温室肥料等 ⒉温室效应:由于二氧化碳的过多排放产生。 温室效应的危害: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沿海地带;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 ⒊控制温室效应的措施: 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措施 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考点9 一氧化碳的性质 ⒈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实验室制取C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想一想:水能防止CO中毒吗? ⒉化学性质 ⑴可燃性: 2CO + O2点燃=====2CO2 作燃料(是煤气的主要成分) 现象: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注意:CO和H2一样与空气(或氧气)混合时,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点燃前必须验纯(方法与H2一样) ⑵还原性: CO + CuO Cu + CO2冶炼金属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操作顺序实验时,先通CO,后加热;实验完毕,先停止加热,继续通CO直至玻璃管冷却; 但需对尾气处理,方法是将CO点燃转变CO2(或收集起来)。 ⑶毒性:CO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气的能力,使人因缺氧而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