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优学化学网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化学辅导,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巩固知识,也希望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大家加油。也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三化学辅导对大家有帮助。 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规律 ⑴常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如下:F、O、Cl、N、Br、I、S、P、C、Si、H。 ⑵元素非金属性与非金属单质活泼性的区别: 元素的非金属性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影响其强弱的结构因素有:①原子半径:原子半径越小,吸引电子能力越强;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吸引电子能力越强;③最外层电子数:同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越多,吸引电子能力越强。但由于某些非金属单质是双原子分子,原子是以强列的共价键相结合(如N N等),当参加化学反应时,必须消耗很大的能量才能形成原子,表现为单质的稳定性。这种现象不一定说明这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弱。 ⑶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及其应用 元素的非金属性的本质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原子半径、 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题目常通过以下几方面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 ①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的条件及难易程度; ②氢化物的稳定性; 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④非金属间的置换反应; ⑤非金属单质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 ⑥与变价金属反应时,金属所呈现的化合价; ⑦元素在化合物中化合价的相对高低(如在HClO中,氯元素显正价,氧元素显负价,则说明氧的非金属性比氯强)等。 卤族元素 1、卤族元素主要性质的递变性(从F→I) ⑴单质颜色逐渐变深,熔沸点升高,水中溶解性逐渐减小; ⑵元素非金属性减弱,单质氧化性减弱,卤离子还原性增强; ⑶与H2化合,与H2O反应由易到难; ⑷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水溶液酸性增强; ⑸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减弱; ⑹前面元素的单质能把后面元素从它们的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2、卤化氢 均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形成酸雾。 ⑴氟化氢(HF):很稳定,高温极难分解,其水溶液是氢氟酸,弱酸,有剧毒,能腐蚀玻璃。 ⑵氯化氢(HCl):稳定,在2023℃以上少量分解,其水溶液为氢氯酸,俗称盐酸,强酸 ⑶溴化氢(HBr):较不稳定,加热时少量分解,其水溶液为氢溴酸,酸性比盐酸强,HBr还原性比HCl强,遇浓硫酸被氧化为单质溴(Br2)。 ⑷碘化氢(HI):很不稳定,受热分解,其水溶液为氢碘酸,酸性比氢溴酸强,HI是强还原剂,遇浓硫酸易被氧化为单质硫。 3、卤素及其化合物主要特性 ⑴氟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质 ①卤素单质Cl2、Br2、I2与H2化合都需要一定条件,惟独F2在黑暗处就可与H2化合爆炸。 ②卤素单质Cl2、Br2、I2与水反应的通式为:X2 +H2O=== HX+HXO(I2与水反应极弱),但F2与H2O反应却是:2F2+2H2O=== 4HF+O2 ③氟无正价,其他都有正价 ④HF有毒,其水溶液为弱酸,其他氢卤酸为强酸,HF能腐蚀玻璃; ⑤CaF2不溶于水,AgF易溶于水,氟可与某些稀有气体元素形成化合物。 ⑵溴的特性 溴在常温下为红棕色液体(惟一的液态非金属单质),极易挥发产生红棕色有毒的溴蒸气,因而实验室通常将溴密闭保存在阴冷处,并在盛有液溴的试剂瓶内常加适量水。盛装溴的试剂瓶不能用橡皮塞(腐蚀橡胶)。 ⑶碘是紫黑色固体,具有金属光泽,易升华(常用于分离提纯碘),遇淀粉变蓝色(常用来检验碘的存在),碘的氧化性较其他卤素弱,与变价金属铁反应生成FeI2而不是FeI3。 总结:多整理,多练习,为高考做准备。希望高三化学辅导可以帮助到大家。 【相关阅读】:备战2023高考第一轮复习资料精汇 浏览了本文的读者也浏览了: 高三化学实验知识点讲解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复习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