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物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过程与方法 (1)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探索导航] [情境创设] 情境一、 情境二、如果把一瓶香水带进教室,打开瓶塞。同学们为什么会闻到香味? 情境三、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不见了? 情境四、衣柜中的樟脑片为什么会不见了? [实验导入][实验3-2]品红的扩散,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会扩散? 在很久以前,许多学者就对上述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究。他们提出物质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并用以解释这些现象。 [小结]物质确实由 构成。 [问题提出] 1、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吗? 2、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有何特点呢? [讨论]为什么花香能闻到,但却看不到? 为什么能看到整块糖,却看不到溶解后的糖? [引导探究]做氨气在空气中扩散的实验。如图所示 请同学们猜测:为什么A烧杯中的溶液变红了? [补充实验]酒精和水混合 思考:为什么1+12? [点拔]一碗黄豆与一碗小米混合是否等于两碗? [小结]该实验说明什么? [实践应用]:用分子的观点分析: 1、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 2、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晾干? 3、物质为何有三态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