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了解其性质,理解其概念。 (2)能力目标: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现象,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以及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和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 (1)重点: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 (2)难点:分子、原子行为的微观表象的形成。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相结合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 多媒体教学课件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引入新课] 1、盐入水中不见 2、闻到香水味 实验;品红扩散 [得出结论] 物质都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图像展示] 苯分子图像,硅原子构成的最中国。类比。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进入情景,思考桂花 参与实验,观察、叙述现象 猜想: 理解边观看、边思考,感知分子和原子的真实存在,初步形成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