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的一些现象。 3.逐步培养微观想像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 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学习难点】 透过物质变化的宏观表象,建立微观粒子的想象表象,形成正确的微观想像。 【课前预习】 1、物质的分子间有________,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其分子间的________,液体不容易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________。 2、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________。 3、分子的_________和_________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的________。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战士图片来导入新课,得出物质都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二、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由于科学的进步科学家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苯分子的真实图像(图3-6),后来又用探针成功的移动硅原子并构成中国的文字,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小的文字(图3-7)。上述事实说明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板书] 第三单元构成物质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 1、分子原子真实存在 三、分子的性质探究 从下列事实①分子用肉眼看不到;②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3Kg;如一滴水,所含有的分子数,由十亿人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地数,需要数3万年还要多才能数完。③如果拿水分子的大小与乒乓球比,就好像拿乒乓球跟地球相比一样。你能获取有关分子的什么信息? [板书] (2)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探究活动一】 构成物质的分子会不会运动 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的改进:用医用小药瓶代替小烧杯,一次性塑料杯代替大烧杯进行实验 [思考问题1] 烧杯A与烧杯B哪些条件相同,什么条件不同? [动画模拟] 氨分子运动扩散接触到酚酞,使酚酞溶液变红的过程。 [板书](2)分子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思考问题2] 物质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演示] 品红在不同温度的水中的扩散实验。 [交流讨论]请同学们观察演示实验后,小组讨论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吗?有什么关系呢? [结论]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迁移运用一] 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讨论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 举例说明 【探究活动二】 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是否有空隙 [演示] 用量筒做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的实验。 [板书](3)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 [思考问题3]构成物质分子间的间隔是否可以改变呢? [演示]空气和水的压缩 [结论] 气体物质粒子间的间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粒子间的间隔比较小。 [迁移运用二] 举例说明,利用分子间隔距离可以改变的这一性质,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实际运用? 【探究活动三】不同的分子性质相同吗? [思考问题4] 一滴酒精和一瓶酒精都可以燃烧;通常氧气能助燃,而二氧化碳却不支持燃烧,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 【观察思考】 请学生们观看分别取50mL水与50mL酒精,把它们相混合后,观察所得溶液体积是否等于100mL? 这个实验说明物质的分子之间有__ __,一种物质的分子穿插到另一种物质分子空隙里去了。 (家庭小实验:将一体积黄豆与一体积绿豆混合,所得体积是否等于这两体积之和?) 请同学们利用这一观点来解释为什么物质存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为什么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