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优学化学网为您推荐的水的分解,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水的分解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反应原理,认识分解反应的特征。 2.能够对水分解反应进行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 3.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和性质,能说出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种类。 二、教学重点: 1.电解水的实验分析与反应原理。 2.水分解的微观解释。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解水的实验装置、酒精灯、火柴、木条。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知识归纳 设计意图 知识回顾 问题1.分子具有哪些基本性质? 问题2.你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受热蒸发变成水蒸气这一现象吗? 思考、回答。 小组内交流,展示完整的答案。 1.分子很小 2.分子不断运动 3.分子间有间隔 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隔变大,分子挣脱了原来之间的束缚,自由扩散到空气中 为学习原子的性质铺垫。 为比较理解水分解的微观实质铺垫。 问题情境1 引起思考与猜测: 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直流电后会是什么情况? 演示电解水实验。 学生观察现象 激发探究学习的兴趣。 自主探究 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教室后排同学到讲台观察现象。 演示实验:检验水分解后的气体。 多媒体展示:氧正氢负,氢二氧一 阅读教材完成学案中设计的题目。 各组的同学到黑板上板书展示。 观察并归纳现象。 1.两个电极上产生气泡,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约为正极产生气体体积的2倍。 2.负极气体能被点燃,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熟悉教材内容,让低层次的同学达到识记的目的。 交流点拨 结合学生板书引导分析: 1.文字表达式的意义。 2.分解反应的特征。 3.水的元素组成。 理解、掌握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积极回答。 1.文字表达式中的三要素: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文字表达式的读法。 2.分解反应是一种一变多的化学反应。 3.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初步掌握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认识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 问题情境2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为什么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思考 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思考积极性。 自主探究 多媒体呈现: 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理解、观察、结合自主学习内容思考。 提示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与分子的数目有关。 扩展视野。 交流释疑[ 巡视指导 提问: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思想。 在全班进行展示。 1.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分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两两结合分别构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别构成了氢气和氧气。 2.化学变化实质是分子破坏成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 点拨提升 1.: 比较水蒸发和水电解两个微观示意图,你认为它们有什么不同? 板书分子、原子的概念。 2.呈现问题: 下列现象说明了原子具有什么性质? ①报纸上的一个墨点含有2023个碳原子。 ②长期放置一起的金和铅会相互融合。 ③温度计中的水银体积会受热增大。 思考、回答 理解,做笔记。 思考回答。 1.水蒸发分子本身结构不变,水电解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时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3.原子体积质量很小,是不断运动的,原子之间有间隔。 通过比较认识分子、原子的概念,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原子的性质。 拓展应用 播放视频: 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实验 问题1.写出这一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问题2.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这一反应的实质 学生观看。 板书 分析回答 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体会原子也可直接聚集构成物质。 本节内容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以后要注意巩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