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里的化学 家庭厨房实际上就是一个化学世界,炊具、燃料、调味品等都是化学物质,它们的背后蕴含有丰富的化学知识。让我们通过下面的练习去探究厨房里的化学吧! 第一部分:炊具与化学 1、国际上推广使用中国的铁锅,这是因为( ) A.导热性能好 B.价格便宜 C.铁中含有有机物必含的碳元素 D.易使食物中含人体所需的铁元素 2、家庭厨房中的很多日常用品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你认为下列哪种做法(或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铝锅比较耐用,是因为铝锅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铝锅一般不用来盛放醋、酸梅汤等 B.为防止菜刀生锈,通常将菜刀用完后洗净、擦干 C.用不锈钢制成的厨房日用品不易生锈。这是因为在普通钢中添加入铬、镍等合金元素改变了钢铁内部结构 D.铜具有紫红色的金属光泽,用铜制的锅看起来美观,尽管它易产生少量有毒的铜锈,但由于铜的传热能力次于银,所以铜还是做炊具的首选材料 3、用过的铁质菜刀,放置一昼夜,会出现锈蚀现象,其原因是 。为了防止菜刀生锈,可以采取的一种方法是 。 4、⑴铝、铁常用于制作炊具,主要利用它的 性。 ⑵常温下铝是一种活泼金属,但铝却有较强的抗腐蚀性,其原因是 。 ⑶柠檬汁、食醋的pH 7(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不宜用铝锅、铝杯盛放的原因是 。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正式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物而加以控制.铝的有毒形态是A13+,家庭使用铝制炊具(铝锅、铝铲、铝勺等)时,应注意 。 5、经研究发现,长期使用我国发明的铁锅炒菜做饭,可有效地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原因是 ;如果在炒菜时加入适量的食用醋,补铁效果会更好,理由是 。 第二部分:燃料与化学 1、燃烧柴禾时,通常把柴禾架空一些,才能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 ) A.散热的速度加 B.聚集的热量增加 C.柴禾的着火点降低 D.柴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 2、日常生活中生煤炉时,我们有如下经验,,先引燃纸和木材,其目的是 ,把煤做成蜂窝状利于燃烧,其原因是 。 3、你家中做饭时使用的燃气是 。为了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以在家中安装报警器。根据使用燃气(提示: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H2、CH4、CO;罐装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C3H8、C4H10等)的情况,你家中安装的报警器的位置应该是 (填“上面”或“下面”)原因是 。 4、在一个通风良好、燃烧正旺的煤炉的煤层上方常会观察到有蓝色火焰产生,这是因为在煤层上方有 在燃烧。此时煤炉中发生了三个不同的化学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 、 、 5、空气的污染与人们使用的燃料有很大的关系,人类也一直在努力研究和改善所使用的燃料。 ①20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城市家庭以煤为燃料,在冬季经常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其原因可能是 ; ②到20世纪70年代,虽然仍以煤为主,但已将“蜂窝煤”取代了“煤球”,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好处 。 ③到了20世纪80至90年代,液化石油气和管道煤气又取代了“蜂窝煤”,请说出使用液化石油气和管道煤气的注意点: ④随着“西气东输”的全线贯通,许多用户用上了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天然气在第一次通过管道输送到用户时,必须将管道内注满氮气,主要目的是 ;天然气本身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但在使用时常在天然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加入乙硫醇的作用是 。 ⑤燃烧液化石油气、煤气和天然气都要用到燃气灶。燃气灶是由灶体、进气管、进风管、开关等部件组成。使用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C3H8和C4H10)的用户,在改用天然气作燃料时,需对燃气灶加以改造,你的改造方法是 ,其理由是 。 6、沼气是当今农村已开发和使用的洁净的气体燃料之一,使用沼气是解决农村能源不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右图是沼气的产生和应用示意图。 ⑴图示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 ⑵打开沼气灶的开关,沼气能自动喷出,从气压的角度分析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 ⑶沼气中除含有甲烷外,还含有二氧化碳及少量的氢气、氮气、硫化氢、一氧化碳、水蒸气等。沼气略带臭味,你分析臭味可能来自_______________气体。 ⑷从安全方面考虑,使用沼气时一定要防止沼气中混入________________。 7、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已普遍进入家庭,它是含有下列物质的混合物,在常压下,这些物质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物质名称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己烷 沸点/℃ -88.6 -42.2 -0.5 36.1 69.2 在常温下使用至无气体放出时,钢瓶中常剩余一些液态物质,这些物质最有可能是( ) A.乙烷、丙烷和丁烷 B.乙烷和丙烷 C.只有乙烷 D.戊烷和己烷 第三部分:调味品与化学 1、厨房中的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 B.食醋 C.纯碱 D.花生油 2、食盐、食醋、纯碱均是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能够完成的实验是( ) 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②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③区分食盐和食醋 ④制无壳鸡蛋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④ 3、厨房内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液体,经①闻气味②尝味道,初步确定为醋酸。取此液体少量倒在杯子中,分别加入③纯碱和④一枚铁钉,两个杯子中均产生气泡,进一步证明其为醋酸。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⑴①②与③④分别根据物质的 、 性质来作判断。 ⑵你认为③④两个实验是根据酸类的哪些性质设计的? 、 ⑶产生的气体物质从分类看,它们的分别是 、 4、厨房中有两杯无色液体,其中一杯是食盐水,另一杯是食醋,区别它们的方法有多种,请你简要写出其中的两种方法。(不要求写具体的操作和现象) 方法一: 方法二: 5、食醋(含醋酸)、精盐(NaCl)、碱面(Na2CO3)、蔗糖(C12H22O11)都是厨房常备物品。 ⑴专家介绍,用碱性溶液浸泡蔬菜可降低蔬菜残留农药的毒性。因此,浸泡新鲜蔬菜时,可往清水里加入适量的 ; ⑵松花皮蛋外面料灰中有纯碱、食盐、生石灰、草木灰(含碳酸钾)等,因此食用皮蛋时常有涩味,为了减轻涩味,可将皮蛋醮上适量的 。 ⑶若要确定厨房中某白色固体是食盐还是碱面,可用 检验,若该白色固体是碱面,检验时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⑷将一大块蔗糖放入装有半杯水的杯子中,一段时间后蔗糖溶解了,且杯中液面低于刚放蔗糖时杯中的液面,该现象说明 、 (填分子的性质)。搅拌上述溶液并分成三等份,品尝三份溶液,发现三者一样甜。该现象说明溶液具有 性。 6、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通常食醋中约含3%∽5%的醋酸。醋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在温度高于16.6 ℃时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溶于水,醋酸具有酸的通性。 材料二:钙是人体的一种常用元素,人们每日必须摄入一定量的钙。动物的骨头中含有磷酸钙,但磷酸钙难溶于水,却能跟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钙盐。 ⑴在10 ℃时,醋酸的状态是 ; ⑵生活中能否用铝制品来盛放食醋? ,原因 ; ⑶人们在熬骨头汤时,常常会加入少量食醋,这样做的理由是 。 7、使用工业用盐烹饪食物导致亚硝酸钠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肉眼很难区分。通过查阅资料得到以下信息: 亚硝酸钠(NaNO2) 氯化钠(NaCl) 水溶性 易溶、15 ℃溶解度81.5 g 易溶、15 ℃溶解度35.8 g 潮解性 易潮解 不易潮解 熔 点 271 ℃ 801 ℃ 沸 点 320 ℃分解、放出臭味气体 1 413 ℃ 与盐酸反应 放出红棕色的气体NO2 无反应 水溶液酸碱性 碱性 中性 请你结合以上资料,并结合已有化学知识,用三种方法鉴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 方 案 选取的试剂和方法 实验现象和结论 1 2 3 8、味精是烹制菜肴时常用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谷氨酸钠有鲜味,易溶于水。小阳发现某品牌味精包装上标注“谷氨酸钠的含量≥80%,NaCl含量≤20%”。他想测定此味精中NaCl的含量(谷氨酸钠的存在不影响NaCl的性质)。 ⑴下面是他所做实验的有关步骤,请补全实验步骤: ① 称取该味精样品5.0 g,并溶于蒸馏水; ②加入过量的 溶液; ③过滤; ④用蒸馏水反复洗涤沉淀多次; ⑤将沉淀烘干,称量,得到固体质量为2.87 g。 ⑵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过滤操作所需要的仪器除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外,还需要 ②检验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是 ③此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 ;是否符合其包装上标注的标准? ⑶味精的鲜味与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pH为6~7时鲜味最强;味精的鲜味还与温度有关,其水溶液经120℃以上长时间加热,不仅鲜味消失,而且对人体有害,试想一想,使用味精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答两点即可) 、 9、家庭厨房实际上就是一个化学世界,“柴米油盐酱醋糖”等都是化学物质。请回答: ⑴加碘盐就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国家规定1 000 g 加碘盐中含0.034 g 碘酸钾,即1 000 g 加碘盐相当于含 g 碘元素(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 ⑵白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C12H22O11)。用 可将红糖脱色变成白糖,这利用了该物质的 性; ⑶食醋不慎滴到大理石台面上,会使其失去光泽,变得粗糙。这是因为食醋中的 与大理石发生了化学反应; ⑷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迅速用锅盖盖灭,灭火的原理是 。 第一部分: 1.D 2.C 3.铁与水、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铁锈;将菜刀用完后洗净、擦干并放在干燥处。 4.⑴导热;⑵铝在空气中,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了铝进一步被氧化;⑶<、它们之间会发生反应而使铝被腐蚀、尽量避免铝制炊具与酸性物质接触或不能长时间用铝锅盛装酸性食物。 5.易使食物中含人体所需的铁元素;醋酸会与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Fe2+。 第二部分: 1.D 2.使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使煤充分燃烧。 3.(提示:要根据燃气的密度确定,若燃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是“下面”,答案略) 4.CO;C+O2 CO2 CO2+C 2CO 2CO+O2 2CO2 5.⑴煤中的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了有毒的一氧化碳;⑵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使煤充分燃烧;⑶防止漏气等;⑷甲烷(或CH4)、CH4+ 2O2 CO2+2H2O 、排尽管道内的空气,防止甲烷与空气混合点火时发生爆炸、提醒人们及早发现天然气泄漏,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⑸略 6.⑴热;⑵压强差;⑶硫化氢;⑷空气。 7.D 第三部分: 1.D 2.D 3.⑴物理、化学;⑵与某些盐反应、与活泼金属反应;⑶氧化物、单质。 4.方法一:闻气味;方法二:滴加碳酸钠溶液(其他合理方法均可) 5.⑴碱面;⑵食醋;⑶食醋、有气体产生;⑷分子在不断运动着、分子间有间隔、均一; 6.⑴固态;⑵不能、铝能与醋酸发生反应而被腐蚀;⑶使不溶于水的磷酸钙与醋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钙盐,便于人体吸收。 7、 方案 选取的试剂和方法 实验现象和结论 1 分别取样滴加食醋 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的是亚硝酸钠 无现象的是氯化钠 2 分别取少量配成溶液,然后分别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呈红色的原物质是亚硝酸钠 呈无色的原物质是氯化钠 3 室温取两等体积的水于两个烧杯中,分别溶解两种 物质至不再溶解为止 溶解的多的物质是亚硝酸钠 溶解的少的物质是氯化钠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8、⑴硝酸银;⑵漏斗;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向其中滴加氯化钠溶液,如果没有白色沉淀出现说明已洗干净、23.4%、不符合⑶味精不要在油中炒、不要与酸性较强的物质和碱性物质一起使用。 9、⑴0.019;⑵活性炭、吸附;⑶醋酸;⑷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